文章内容

江西师范大学 - 《江西师大报》

历史的面目:见证与铭记

作者:本报记者李灿    
2023-12-15     浏览(198)     (0)

2023 年 11 月 9 日,一位名叫李美金的老人在海南澄迈逝世,享年98岁。随着李阿婆的离开,原二战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人现状记录电影《二十二》中参与拍摄的幸存者全部离世。截止目前,经“上师大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调查确认的中国大陆地区登记在册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9 人。二十二“慰安妇”倒计时的结束,历史横流回摆,她们没有等来属于她们的道歉,而她们变成了枯萎的干花,夹进历史的书籍,变成历史的回忆。

“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的确,见证和铭记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

何为历史,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的系统记录、研究和诠释。五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我借短短几本史书,窥见朝代更迭,王权变换,曾经的光辉盛世与颓废王朝,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不过只剩轻描淡写的寥寥几笔。所有的荣光败笔、爱恨生杀都成了饭后茶余的谈资。我们通过史书的记录,见证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千古王朝风云变幻,历史长河中激起阵阵惊涛骇浪,遍布遗憾与风雅。见证了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传承,铭记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的丰功伟绩。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如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存在于记忆深处的鲜活生命在我们所处时代中变成历史书上的人物。“陇上禾苗,云间繁星”,袁隆平爷爷在俯身雕琢的土地上沉沉睡去;“这里是合肥市红星路80号,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此时摆满了缅怀的鲜花。”“人民的好总理”李克强总理与满心挂念的人民告别离去;“三年青丝变白发,疫情三年呕心沥血”,吴尊友先生风骨,万世长存……原来真的就是这样,政治书课本缓慢而沉重的翻过去,一页页的记载慢慢就变成了历史。

千代春秋写在历史,无数的事件、人物被刻进历史。抗击病毒被写进初中历史教材,三年的时光只有短短几行;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爆发,让我们真实感受到曾经只在课本上听过的热武器战争;日本核废水排海还在不断地进行;英国女王去世、基辛格逝世,这些曾经在历史书上见过的人物也真正地留在历史回忆中……我们仍处在历史的发展中,就像以前千千万万的人一样。

而我们忙于学业、工作,忙于现实的种种,我们似乎无法分神于国际国内大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对于改变我们一生的事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个最小的浪花。轻薄的几笔夹带着历史的花瓣,裹挟着数千年的颂歌与叹息,浩荡向前。你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你我又终将成为历史。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历史的辉煌会随着时间前进,湮灭于历史的长河,只留下带有余温的灰烬。当余温流入时光的长河,滋润着那些稚嫩的时代之心,它便成为他们向未来茁壮生长的最好养料。这些永悬不落的星火,不断地碰撞、汇聚,成为一个个煌煌盛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不断见证、铭记着滔滔不绝的人和事,不断见证、铭记着人世间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