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实现梦想的N次方

作者:曾凤鸣    
2023-12-18     浏览(124)     (0)

华科大学生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的“行走的思政课”进行调研,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终打开了村民的心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存在,但家长们表示尊重孩子的意愿,全社会应该共同发力,助力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每年,华科大学生都会上同一门课,课堂不在校园,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带着责任与使命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朝气蓬勃的 Huster 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悟,为“行走的思政课”交上答卷。


接官乡每天早市过后,街上就见不到什么行人了,只偶尔听见国道上的货车呼啸而过。到了晚上八点,村庄早早地融入黑夜,归于沉寂。在这里做职业教育的调研,过程比想象中的更加坎坷。

老一辈陌生的方言给谈话带来了困难,有的村民觉得麻烦,也不愿意交谈,或是对我们的询问沉默以对,或是与同伴开始聊天,让我们非常尴尬。等到终于找到可以谈话的对象了,他们又可能提供不了太多信息。一位饭店老板就表示,孩子的教育都由妻子负责,所以自己不太了解。好不容易让他态度松动,愿意聊下去时,凑巧店里又来了顾客,我们只好离开。虽然困难重重、屡屡受挫,但我们始终保持耐心、越挫越勇,最终打开了村民的心扉。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当地也存在。一位老师谈到,在这里如果孩子考上职校,家里是不太会摆宴席向外宣扬的。中学生们的态度更是直接,认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较差,职校校风不正,学生不务正业;师资欠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源流失,学生更向往大城市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些家长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有位健谈的小卖部老板就认为,只要专业技能过硬,一样可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作贡献,学历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谈到未来去向,比如会不会希望子女回到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很多家长都态度开明,表示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位超市的阿姨说,如果以后孩子想回乡工作,也有不错的工作机会,因为这里也有优秀的国企,待遇并不差。一位刚高考完的职校学生则表示还是想去城市,寻找薪资更高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职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职业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任重道远。在我看来,条条大道通罗马,职业教育也能实现人生梦想。全社会应该共同发力,助力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应用型人才短缺的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春天。

(作者单位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