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将至,然而在师大校园中仍然随处可见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或许在图书馆,或许在教学楼,但总是一坐一整天;他们或许背着单词,或许读着政治,但神情总是一丝不苟;他们或许是有条不紊,或许是迎难而上,但总是有坚持到底的勇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考研人。一路而来,披荆斩棘,本届准备考研的考生们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倒计时”。途中,也许他们曾陷入困境,但又拾起信心,在同伴与师长的陪伴下勇往直前,要相信,每一张书桌前的每一次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研”途漫漫 师生相伴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淋满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适用于当下所有正在积极“备战”的考研学子。
“考研往往是学生们最愿意去走的道路,纵使前路荆棘遍布,考研的决定一旦做出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考研可以让学子们进入更好的学校,遇见更好的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考研可以让学子们认识更多新的同学,在更高的平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考研可以提高学子们的学历,丰富学子们的经历,为以后学子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做铺垫。”这是沈老师对于考研意义的深刻理解。考研是一条学子们通向更优秀的道路,也是一条考研学子们不断磨练自我、战胜困难的道路。沈老师认为,当学子们出现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时,“学生们应当适时放松身心,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家人和朋友有效沟通,积极运动锻炼,合理发泄情绪。在压力无法调节时,要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医生的帮助。”拥有强大心脏的学子们往往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因此沈老师认为心理素质是学生们备考时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学生们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具有高效的学习效率,拥有稳定的学习状态和时间管理能力等。
“莫道浮云终蔽日,总有云开雾散时。”无数个远离懒惰的瞬间,无数个挑灯夜读的瞬间,无数个濒临崩溃的瞬间,终会化作风雨后的彩虹,点缀人生。
砥志研思,笃行致远
生态与环境学院的屈亚舒老师认为考研“是对学生们学历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们认清自我,也是对学生们意志的磨练。考研的价值远远不止最后的成绩,还包括其中的考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成长的价值”。屈老师认为在进行考研准备时,学子们要有恒心,能够持之以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于面对,坚持到最后。屈老师给考生们的建议是“搭个伴,‘独行快,众行远’,考研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考生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压力才更有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对考生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所以考生应该保持从容的心态,合理地排遣压力。面对心理压力,可以通过跑步、打羽毛球、打排球等方式调节,但是,要拒绝以压力为由的躺平行为。
广大考研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独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成功“上岸”,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
追风赶月,学贵得师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无数个日日夜夜,考研人孜孜不倦地拼搏着。奋斗的日子里,考研人并不孤单,他们的背后有学校、老师的支持与陪伴。渐渐入冬,温度持续下跌,学校实施“暖冬行动”,给予考生寒冬暖阳。
考研人数在逐年增加,学校对考研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此现象,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志老师认为应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理解:一是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培养人才。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才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二是考研为人生的一场历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既能提升专业水平,又能帮助同学们做更清晰的职业规划,上升至一个新平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备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生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增大知识储备量,合理进行心理调节,各项能力素质缺一不可。”王老师认为研究生考试对考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他建议考生要做到学习有规划,生活有规律,目标明确且追求效率。
考研的日子是苦涩的,从黎明到黄昏,从春光明媚到寒冬凛冽,沿途走过的路都在积攒能量,日后会化成星光照亮远方。王老师为广大考生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预祝考生们不负韶华,考出理想成绩!”
“研”路生花 抵达彼岸
又是一年考研季,师大的很多学子正在图书馆进行着紧张地备考,来自地理与旅游学院的陆思瑜同学正是其中一员。当谈及考研的初衷和动力时,她说:“我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学历,同时让自己在未来找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更有选择的空间。”
在考研的过程中,陆思瑜同学也曾面临过压力巨大、心态崩溃的时候,而面对考研的压力,她是这样调整心态的:“有的时候真的会很难受,情绪发泄了后会好很多,有时也会给自己放个小假,适当‘摆烂’一下。”其实,当我们在奋力拼搏时并不是孤军奋战,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而是安慰我,尽量不给我制造焦虑;同学之间也会互相分享一些资料,互相促进;老师也会给予我很多帮助,会告诉我考不上还有其他的路可选,当我问老师们问题时,他们都会耐心教导我。”陆思瑜同学感动地说道。
对于学弟学妹们,陆同学建议他们一定要早点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不要有拖延症,希望师大的同学们都找到自己理想的归路。
心怀理想,追梦远方
研究生无疑是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看得到更高更远的风景。“我考研的原因是在大学的学习逐渐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我想要去外面看看。”2020级体育学院的刘婕同学就有着这样的初衷。
“想去外面看看”的渴望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成为现实。在备考过程中,刘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习计划。六七点起床后,刘婕就会来到教学楼自习,进行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学习。压力随着考试的不断迫近而陡升,刘婕直言:“心态是没有办法完全平和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积攒一些信心。”通过长期的备考,刘婕同学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供有考研意愿的同学们参考。除了建议同学们认真择校以保证有充足的备考时间以外,刘婕还额外强调做好整体时间规划的重要性。如英语的复习应尽早开始,专业课的复习虽因人而异也最好在当年暑假前开始准备,政治则应在当年暑假时开始复习。
挥笔不觉,2023的冬天悄然而至;追梦有恒,精彩的未来并不遥远。正如刘婕同学对研友们的祝福:“我们都可以上岸的!”我们祝福所有AHNUers都能如愿以偿,考研上岸!
文津启航,乘风破浪
在花津秋风阵阵的湖畔,在敬文图书馆的窗前,有这样群人:他们夙兴夜寐,执笔奋书;他们日复一日,凝神静思。今年的备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叶加贝同学积极迎考,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回顾过去,叶加贝同学备考的这段时间忙碌充实:“我是一边实习一边备考的。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去到实习学校,根据工作情况安排学习内容。下午复习专业课,两三点钟从实习学校搭公交回校,然后一直复习到晚上。”满满当当的时间安排更为备考学子增加了压力,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叶加贝一般会通过与好友畅谈的方式解压。适时放慢脚步,是为了休整后的精神焕发,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放眼未来,越过这个冬天,便是充满希望的春。和大多选择考研的学生一样,叶加贝的初衷和动力是通过考研实现学历的提升,为未来就业带来更多可能。长路漫漫,父母和朋友则是赶路人坚定的后援团。叶加贝同学表示,父母的关怀和朋友之间的相互打气都是前进的动力。
这个冬天,祝这群不负青春、不负梦想的青年人都能如愿远航至最向往的地方。
(文/朱烨 赵子怡 朱聿青 李乐 图/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