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东北70余年,聚焦国家“卡脖子”难题刻苦攻关,开创了一系列新方向,为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他创建了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为学校的控制学科建设开辟了一方沃土,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一生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航天学院王子才教授。
2023年12月13日,王子才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深切缅怀他——
“从读书到工作,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要感谢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只要身体条件还允许,我就希望能为学校、国家多做点事……”2020年初冬的一天王子才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1932年,王子才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是家人对他的希望,也是王子才一生的信仰。
1951年,王子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工大,成为当年国内第一个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大四那年,他被抽调到计算机专业读研究生。两年后,王子才回到原专业撰写毕业论文,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扎实的功底始终是最重要的,只有每天都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惠及一生的知识储备。”王子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毕业留校任教到进行科研攻关,数十年来,王子才在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领域成果斐然,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方向。由他一手创建的哈工大仿真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01年,凭借在飞行仿真转台复杂大系统仿真技术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3方面的突出贡献,王子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系统仿真最初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原子能等系统。20世纪90年代,相对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仿真技术特别是航天仿真技术发展还比较落后。缺乏高端的仿真设备,高性能仿真转台的研制成为一项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
针对国家“卡脖子”技术问题,王子才毅然投入到相关技术研究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从‘两弹一星’到现在,我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自主创新、自力更生走到今天。”王子才说。
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需要,自1987年成立以来,王子才带领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创造了多项第一:中国第一个高性能三轴电动转台、中国第一个水下转台、中国第一个六自由度转台、中国第一个用在交会对接的九自由度转台……
“如今哈工大控制与仿真中心已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向国家输送了大批系统仿真和自动控制方向的人才。我一直关注中心的发展,这也是推动我一直工作的动力。”谈及此,王子才既自豪又欣慰。
“众多科研项目中,最难忘的是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对接进行技术可靠性验证和风险评估。”王子才坦言,“两个高速运行的飞行器对接,控制稍有偏差就可能‘擦肩而过’……”
历经几年科研攻关,王子才率领的科研团队突破了机械结构设计、驱动与控制、测量与标定、高速实时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九自由度运动模拟系统,这套用于模拟交会过程的地面仿真设备,验证了交会对接的精准定位。
为确保交会对接万无一失,在发射升空前,总装备部成立了专家组,以评估交会对接的技术可靠性和风险,王子才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建立了科学的评估方法,依据多年仿真实验的真实数据进行了客观评估。
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牵手成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我国建设空间站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半个世纪的教学科研生涯,王子才不仅收获了一项项科研殊荣,更育才无数。“我对人才的体会是人第一、才第二,团队选用的都是人品好,能够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做事的人。”王子才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体会,“真正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追求个人东西相对来说要少一些,我们现在培养人,要特别注意培养青年人的奉献精神。”
在学校举行的2020年度人才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王子才院士被授予“伯乐功勋奖”,以表彰他在育才方面所作的贡献。
2022年8月12日,王子才院士等12位老一辈科学家获颁“中国自动化学会六十周年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在自动化学科、产业繁荣、学会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成就,传承弘扬以他们为代表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结合自己数十年科研生涯的感悟,王子才院士这样勉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发展融入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科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