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消费有了更高的欲望,消费水平也不断在提升。殊不知,在我们身边有部分人掉入商家营销的圈套中,盲目跟风,互相攀比,挥金如土。这种不良风气对我们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按月发给我们的生活费,一些家境好的学生,他们消费起来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太多,于是奢侈成性,一身的名牌成为了炫耀的资本,花天酒地的日常成为了拜金的象征,等到生活费快要透支的时候,就想起问父母要,这样恶性循环,超前消费不仅养成了挥霍的坏习惯,甚至还会影响身边的同学。有的家境不是很好的,因为盲目的跟风和攀比,用着父母的血汗钱,买着与经济状况完全不符合的商品,他们甚至只为了获得一时的快感与享受,上网借贷,掉进了无底洞,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欠款已经成为了天文数字。
也许一些人认为自己就是理性消费,因 为 他 既 没 有“ 花 明 天 的 钱 ,圆 今 天 的梦”,也没有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其实不然,拿我举例,虽然我平常不会有太大花销,可在日常消费中却存在着不理性。比如,每次到水果店,我只想买两三根香蕉,但是看到“今日特价销售”的宣传,我又忍不住多买了几根,亦或看到同学购买别的水果就也跟着去买,等到腐烂之味蔓延时,我才意识到这种行为是浪费。
很多时候的不理性消费还有这样一个原因,我暂且把它归为不敢拒绝,或者是没有主见。当你走近一家理发店,店员从服务你的那一刻起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看似一些不经意的聊天,实则是在引诱你一步步走进营销圈套。他们会告诉你你的头发需要护理,让你买一瓶护发精油或发膜,又或者再给你修一下分叉的发梢,他们站在一种专业的角度向你绘声绘色地描述产品的性能,只要你犹豫过半,你的钱就不知不觉地跑向无形的圈套中去了。事后你又会后悔,要是不买这个就可以有钱买那个了。事实上,下一次你还会重蹈覆辙,即使不是发生在理发店也会在其他地方。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结合自己以及家庭实际合理消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应当注意实际需求,不要因为便宜就买很多自己用不上的东西,最后只会浪费;注重性价比,不要只看重品牌或者价格,要综合考虑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要有合理的预算规划,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超支。
如美国法学家霍姆斯说:“奢侈或许会帮助穷人得到面包,但如果没有奢侈,就可能不会有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