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内蒙古包钢医院 - 包钢医院报

六十五年风雨见证腾飞历程

——喜迎内蒙古包钢医院六十五周年院庆

2023-11-20     (0)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1958年10月1日,在鹿城包头崛起一座医疗殿堂——包钢职工医院。它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解放军总院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1医院的医疗专家支援边疆组建。

六十五年前,一批有志之士怀揣梦想,肩负使命,从首都北京来到内蒙古包钢医院,凭借执着坚韧的意志,乐观豁达的精神,敬业奉献的品质;在艰苦环境中,简易的工棚及民房内,用简单的设备和药品,承担起包钢职工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

继承老一辈医院人高超的诊疗技术和优良的医德,内蒙古包钢医院逐步形成新时期的优势。经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创业、六十年代的动荡、七十年代的恢复、八十年代的崛起、九十年代的跨越和新世纪的腾飞,今日的医院,已不是当年的门诊病房。一座规模宏大,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医术精湛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屹立在鹿城大地上。

当我们回首往事,65年的风雨历程展现出是一幅绚丽多姿的五彩画面。它铿锵沉稳的脚步踩出一道道成功的印记……1995年成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经国家卫生部严格审核成为全国爱婴医院、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成为包头市首批优质医院;2001年成为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第一个健康促进基地、自治区百佳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2002年成为内蒙古地区医疗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医院;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6年被国家卫计委确定内蒙地区唯一可以开展肝、肾移植的医院。

在日新月异的医疗实操中,在博大精深的医术实践中,包钢医院人准确把握方向,雕刻行者无疆的精深内核。2008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正式挂牌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2年医院被确定为内蒙古区域医疗中心。2013年医院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烧伤科入围华北地区专科声誉榜,烧伤专业前五强。2017年医院“夫精人工授精技术”顺利通过国家试运行评审,成为包头市首家开展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医院。2018年医院获评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集体,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这一项项桂冠,是对医院65年发展印记的最佳注解。

从初创时筚路蓝缕、蹒跚学步,到如今悬壶济世、杏林扬名,一个又一个的璀璨收获,包钢医院人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镌刻着奋进的铿锵。

生命有限、爱心无价,因为爱,人间才会温暖。建院65年来,从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医疗救援、2009年抗击甲流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医院积极组织人员和物资参与医疗救援,无论任何时候,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坚持做好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受到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好评。连续多年获评健康包头行动先进集体,是“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医院正式加入航天医科大家庭,在航天医科全面的体系化赋能下,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全院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扭亏为盈,谱写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包钢医院的振兴,如岁月长河里重新升起的一轮朝阳,增添了熠熠生辉的无穷魅力。这里,正闪耀着理想腾飞的光彩;这里,有一种昂扬精神在激荡。

如今,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医疗服务流程更加合理,就医环境更加舒适。医院已步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从“厚德精术笃行济世”到领会航天医科三个一切即“一切为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病人”的精神,体现“机关围着临床转,领导围着职工转,全院围着病人转”的新风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六十五年来,医院涌现出一大批冲锋在前、忠诚担当的“感动医院人物”,他们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与福祉。被患者亲切称作“光明的使者”的辛向阳、无尽赤忱善待病人的“送子观音”杜海燕、荣获“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临床护理专业第一名护士王燕清、连续手术后累瘫在墙角的岳长久、跨越京包600多公里,半年时间开展630余台手术,让患者重获“心”生的曲涛、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内首家呼吸病学与危重病医学捆绑式发展的学科带头人杨敬平、率先完成自治区首例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勇于挑战外科各种高难度手术赵金、三十多年来,手持柳叶刀,游刃有余地徜徉在医学殿堂之上,累计完成近万台手术的刘致中……

太多太多白衣天使的他们以事业为本,以院兴为荣,以奋斗为乐,传承包钢医院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塑造代代包钢医院人。

几度艰辛与曲折,几度辉煌与梦想,65华诞,更将是一个扬帆起航、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杏林满枝,硕果甜香,包钢医院人昂首迈向星辰大海,扬帆起航不负时代。

爱包钢医院吧,让我们一起沿着前人的足迹,将拼搏奉献、自强不息的医院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后勤部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