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

作者:教育发展研究院  唐诚    
2023-11-30     浏览(130)     (0)

文章介绍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强调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性,以及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方向引领、精神标尺、能力要素、必然要求、风骨情怀和胸怀视野。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从六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总书记的殷殷关怀和谆谆嘱托一以贯之,阐明了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赋予了广大教师争作育人“大先生”的崇高使命,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重任。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中国特色。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着眼。“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要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之问,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推动实现特色优势学科的跃升突破,需要我们聚焦使命任务,锚定前进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岗位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擘画了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勇攀高峰的奋进之路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跋涉之旅,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们深刻领悟、全面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彰显担当、展现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梅贻琦先生曾说:“我们做教师的,最好最切实的爱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我们必须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书育人、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才能够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求,承担重大、重要的科研项目,创造出重大的科研成果,才能在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道路上凯歌而上、一往无前,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精神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教师,品德是第一位的,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去感染、教化学生。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道路,需要有一批能够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大先生”就是要为人师表,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只有秉持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挥教育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精神力量,才能恪守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能力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正如百多年前梁任公所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成功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发现学生特长,给予其鼓励和帮助,用欣赏增强他的信心,用信任树立他的自尊,用鼓励激发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历程就是不断求变创新,不断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深稽博考、潜精研思、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投身科学探索事业,为学术发展、科学进步添砖加瓦。以孜孜以求的探索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动力,以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行业竞争力。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风骨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没有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就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大先生。“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文情怀,也是历久弥新的为师之道。身为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身份意识、珍视教育的价值,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当作毕生事业去追求,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勇攀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胸怀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攀登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心系人类前途命运,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只有放眼全球,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努力传承中华文明、勇攀学术高峰、增进人类福祉,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思考和研究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在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精神创造的过程中,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出“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