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期望,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意义,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实际行动上,通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优化政治生态和科研生态等,助推学校“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的解决,为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强校、创新人才培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政治监督要做到“三看”:一看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战略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二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三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结合学校实际,要坚守政治监督首要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有力监督护航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强监督: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人才政策、科研政策贯彻落实。我们要清醒认识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发展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监督,在政治监督上更加主动作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保证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日常监督,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我们要把好“前哨”,擦亮“探头”,结合重庆市情、教育实情和学校实际,以监督为杠杆,助力提升治理能力。要把好廉洁关,对各类科研项目评审、人才项目评审等,实事求是做出评价。围绕师生“急难愁盼”,找准政策执行的难点、责任落实的堵点、权力监管的盲点,督促教育、科技、人才相关工作系统施治,协助推进学校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围绕作风建设,以会风、教风为切口,推进作风建设,纠“四风”树新风,进一步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人才的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
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办案就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监督。要抓住学校特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聚焦主责主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实际工作中,科研人员普遍存在对法律法规融会贯通不够,在处理科研人员犯错误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性,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一本“党章”、一把“尺子”,坚持“严”的基调,同时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科研创新实践管理界面不够清晰、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督促相关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和标准,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