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景丽亚:坚持以德为先,深耕课程思政

作者:学生记者  陈鹏程  赵珺瓶  指导老师  李军伟  陈怡璇    
2023-10-15     浏览(64)     (0)

景丽亚,女,硕士研究生,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2023 年获得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特等奖。景丽亚老师深耕课程思政,凸显文化内涵,打造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智慧课堂,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相统一, 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使用教材,落实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和方法,精心打造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终获得佳绩。

谈及比赛,景丽亚老师表示院“本次获奖离不开学校与学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其帮助下不断打磨课程设计后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比赛帮助颇多。 ”她表示,大赛实现了课程思政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将继续践行大赛理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担当培根铸魂使命。

以文化自信为基,开国际化视“谈及外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之路,景丽亚老师感触颇深,她表示院“外语课程思政强调的是批判精神,是对传统文化和先进文明的认知、对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塑造学生们开阔的国际化视“,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外语知识,又能够加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国际化的视“。 ”

“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基础”景丽亚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外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交流。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有着越来越坚实的文化自信。 外语的思政教育能够帮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谈到在探索外语课程思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景丽亚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中国元素数量不足、比例不均的问题。 另外,现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多数为西方国家风土人情、英雄人物、人文地理、规章制度等介绍,其渗透的主要是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 在谈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她表示院“在英语课程中,可以通过选取与当下社会、国家及全球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以课外拓展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提高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育爱国情怀为魂,融核心价值观就未来外语课程思政发展趋势和方向而言,景丽亚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她认为,首先要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可以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培养国际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与语言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爱国情怀,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除此之外,她表示,恰当地引入实践教学元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谈及如何将思政教育学科更加多元,她表示,要强化思政教育的跨学科性质将英语课程与基他专业课程想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的综合认知。 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综和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学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齐头并进,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引时政热点为策,跟时代的步伐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当面对大学英语教材中国元素数量不足、比例不均、大学英语教材思政内容时效性欠佳等挑战时,景丽亚认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阔的学术视“,更要具备挖掘知识背后意蕴内涵与社会价值的能力。 不仅要对英语教材与教学辅助材料进行甄别,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去粗取精、更新迭代,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打好资源基础。

“同时也应去多关注时政,将时政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在访谈中,景丽亚结合日常教学探索举出实例,“在讲到生态文明时,用乡土散文《寂静的村庄》引入,引起学生对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家乡近年来生活环境的改善,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为解决环境污染做出的努力,随后,再引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 ”以一件件生动的案例,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与时代同频共振,做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怀抱着这种信仰, 她坚守初心,努力在外语课程思政的道路上探索。景丽亚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最后的采访中,她也表示会一直坚守初心,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知识教育和思政育人,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和勇气,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全球视“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