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山(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广大青年应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共建学习交流平台、共享社团建设经验,创建一批有重庆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社团标志性成果;重庆市高校共青团应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学生社团服务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青年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各级团组织应坚守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将主题教育融入社团建设、活动开展全过程。并希望高校党政和社会各界关心青年、服务青年,为青年创造发展条件;希望川渝两地各高校进一步紧密团结,坚持校校合作、优势互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
陈志军(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主阵地,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践为导向、三全育人为抓手,持续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突出社团文化育人价值。重庆师范大学坚守教育报国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不断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育人新模式,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构建形成“四型并进”、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生态。
廖梦然(重庆卫视总台记者):作为记者,在 7 年的工作中,我报道了很多校园大学生活动。在采访中,我看到了大学生生活的多姿多彩,体验到了有趣灵魂之间的精彩碰撞,感受到了校园里洋溢的青春气息……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因为相同的爱好在社团相聚,散发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高科技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潮流街头文化等也融入社团,校园社团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同学。
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的社团也以崭新的姿态欣欣向荣。扎染、民乐、汉服等,深受学生的喜爱,风靡校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交流,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不断擦出新的火花,开辟新天地。我认为,社团的存在并非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目的,而是让我们寻找有相同爱好、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探索,共同进步。这次活动作为一次展示,给各个社团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未来,大家应该把社团文化交流做得更深入,可以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展示平台、交流机会。
杨永丰(重庆师范大学老师):14号看完开幕式彩排便感受到了本次社团文化节活动之盛大、场面之宏大。今天特地带女儿来体验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前感受青春洋溢的大学氛围。作为一名老师,我对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感兴趣。这些社团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性、艺术性,对学生专业发展、兴趣培养都有所帮助。本次“金色之秋”社团文化节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川渝高校社团,为高校社团间交流、展示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我觉得十分有意义。
毛宏宇(重庆师范大学昆虫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负责人):在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展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吸引众多昆虫爱好者的目光。通过展览精美动物标本、布置森林风格主题的摊位,昆虫爱好者协会引领大家走进生物世界,领略其中的神奇与奥妙。同时,在与各学校社团交流学习中,昆虫爱好者协会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科研精神,在探索与发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刘夏(四川农业大学书画协会学生社团负责人):在本次展览中,书画协会秉持“传承国粹,以书画会友”的宗旨,运用各色各样、古色古香的书法、艺术作品布置展位,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古代汉字,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次活动对学生书画协会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重师学子们的热情也让人印象深刻,期待下一次见面!
易萄(成都理工大学机器人协会学生社团负责人):作为学术科技类社团,机器人协会重视动手能力、强调创新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围绕实用技能培训、社区教育普及等方面展开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机器人协会对小机械车、小机器人等产品进行展示与解说。很高兴来到重师,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大家一起分享热爱、砥砺前行。
洪笑语(学生志愿者):以校为荣、为校贡献,是每一个重师人的幸福事。为了迎接本次“金色之秋”社团文化节展示交流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次志愿者技能培训会,进行现场踩点、彩排。本次活动提升了我的志愿服务能力,丰富了阅历,让我对志愿事业的热情更加真挚、热烈!
苏新文(现场观众):本次交流活动丰富精彩,整个现场洋溢着青春美好的气息,让我了解到了各学校社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多参与社团活动,开阔眼界,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综合素质。
(通讯员:高茹芸 蒋渝 赵禹衡 朱梦怡 刘思怡 任恒睿何可云)
(摄影:李依玟 慎哲涵 王泷翎 谢梦蕾 李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