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医科大学 - 《安徽医大报》

知己知彼,自知而后知人

作者:22  级护理  马祥慧    
2023-11-15     浏览(234)     (0)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这是鬼谷子讲“知己知彼”的一句话。关于这句话最著名、最早的说法是《孙子?谋攻》里提到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鬼谷子的纵横,与孙子的兵法(与老子同时代稍晚),都是属于从老子道家学派中来的,看到了“道”的变化无穷,看到了谋略的变化多端,以及战场的瞬息万变,从而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奠定了各自“谋圣”“兵圣”的地位。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主张“知人”与“自知”并举,如此才算是明智之举。光“知人”而不“自知”,则属于“智”而不“明”,是小聪明。光“自知”而不“知人”,则属于“明”而不“智”,也是小聪明。唯有“知人”且“自知”,才华算是大聪明、大智慧。这或许就是孙子的“知己知彼”,是从老子思想汲取的直接智慧。

而鬼谷子则在“知人”与“自知”之中,将“自知”排在了“知人”的前面。这可能是受到了孔子儒家的一点影响。儒家主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主张“知人”比“自知”重要,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我只要自己学习就好了,而不“知人”,就无法治国平天下。“知人”,识人才,是儒家治国的根基。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中央集权,只允许一个声音,所以必须保证从上到下的那个声音是正确的。这个就极需要人才,所以历代君王只要用对了一个人,江山就会永固,用错了一个人,江山就会失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儒家更注重“知人”。而鬼谷子则认为“自知”更重要。“自知”是知道的开始,是“始己”,一切都要从这个出发。因为道家更注重修身,注重顺应自然,所以按照四时变化去“自知”,比去了解别人更重要。倘若自己都违背了四时、自然规律,即便了解了别人也意义不大。“自知”,自我修炼、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他人,改变世界重要。

作为谋略的一部分,与其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别人,改变别人,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修炼自己,了解自己,说的真是非常现实精辟。

当然,鬼谷子也不只是让你停留在“自知”,而是“自知”后,再去“知人”,这样谋略才会发生作用。如果只是“自知”,也就谈不上谋略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知己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己以使用游击战摧毁军备精良的敌人。正因为深知自身落后才走上了正确的抗日之路。赤壁之战极负盛名,以少胜多,古今传颂,赤壁之战的胜利是由于“知己知彼”。敌人军容盛大,船只以铁索相连,只因深知敌患,火烧连环船,使敌人落荒而逃。而战国吕蒙亦是如此,屡立军功却因文化水平低下而遭人戏笑,吕蒙深知自身弱点,努力改变,终在与鲁肃交谈中道出“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的千古绝唱,并成为文武兼备的大将。

所以鬼谷子是将孙子的话“知彼知己”反过来说了,即“知己知彼”。对于这个问题,本没有定论,具体还要看个人运用在哪个领域,切不可犯教条主义,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