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中,虽说在多个省份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项工作是长期的、持续性的,需要各方资源共同助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和 推 广 这 些 经验,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春明
现代农学院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注重机制创新和精准施策,主要围绕如何让种植端老百姓增收、产品加工端企业提质增效、地方政府引入高科技农业等方面来帮扶。
以帮扶县弥渡高营养水稻种植为例。为掌握全面准确的需求,学院领导一行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了解帮扶县弥渡农民最迫切的需求,真正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学院给地方带去最新的品种,最适合当地农业种植的农业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在水稻新品种种植方面,学院选择了为当地引入高营养水稻新品种,采用订单式种植的模式。首先选定种植地域,对所在地块土壤进行检测,确保土壤安全性。为种植方提供高营养水稻原种,在种植过程中,相关指导老师与种植方保持密切联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指导,全程由种植方进行田间管理,稻谷成熟后,由相关企业全部高价回收,解决了水稻种植“低收益”的问题。后续,农学院还提供很多其他主粮和瓜果蔬菜等新品种,通过集中订单式种植、标准化生产加工、统一销售等模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耕农产品初加工方面,学院通过引荐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助力将农产品加工成多种形态、更高价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学院结合当地政府的实际需求,依托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系,拟协助相关产业成立产品研发加工中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一地一品牌”区域公共品牌战略,实现种植在当地、生产加工在当地、产品销售税收在当地,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种植端收入。
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方面,学院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学院加强与农业企业和农产品销售商的合作,推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跟踪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希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和推广这些经验,为乡村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北大现代农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