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重温《寻乌调查》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作者:外国语学院  王强    
2023-10-31     浏览(176)     (0)

做于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做的较早的一次调查,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共调查了寻乌县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等五个方面,其中重点调查了旧有土地关系,其次是商业。虽然90多年过去了,《寻乌调查》的很多真知灼见仍不过时,调查研究的好传统仍不能丢。

关于调查研究方法,《寻乌调查》主张“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再研究别个地方。”这正是先局部后整体、先分析后综合、由点及面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体现。总体上,《寻乌调查》综合运用了统计调查、访谈调查、资料调查、典型调查、回溯分析等多种方法,既有先后,又有重点,还有深度。关于调查研究路径,《寻乌调查》 从杂货店的店员制度了解阶级关系,从红军来之前和之后物价降低的变化了解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喜好,从苏维埃进城后某些老店主人的田地、房屋或其他财产被没收的变化了解土地关系和斗争,从潮盐的路被阻塞了解到原因在于某些地方反动派对红色区域的封锁等,清晰地勾勒出诸多事件的因果链,也说明路径的选择对调查研究结论的重要影响。关于调查研究意义,《寻乌调查》 调查了各类地主及其政治思想、剥削状况,并重点调查了十二个二等大地主,为的要研究这个阶级的政治作用。其中,对地主的分类、描述和各类数据都非常详实。研究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和争取城市贫民群众的策略,给同志们以行动上的具体策略。通过调查,研究如何制定农村斗争的重要策略,以及如何制定动摇封建基础争取贫农的策略等,生动诠释了调查研究对党制定各项策略的决定性意义。关于调查研究发现和结论,通过调查,《寻乌调查》体察民众疾苦,区分圩场生意和店铺生意的不同经济类型,判定寻乌完全是一个农业手工业城市。经过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认为,民主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潮流,是到底无法制止的;半地主性的富农,是农村中最恶劣的敌人阶级;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佃农中较好的,是农村中一个最大的群众;油利是所有借贷关系中的最恶劣者;群众中肥瘦分配的问题,是土地斗争的中心,也即是富农与贫农的斗争等,这些在当时都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为后续的其他调查研究也做了理论上的概括和示范。

在党史上,调查研究是必修课、基本功、传家宝,共产党人要上好课、练好功、传下去。在新时代,调查研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保障,是制定各项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共产党人要到群众中去,做真调查、做大研究。

我们提倡先调查后研究,反对只调查而不研究,因为那是浪费了宝贵的调查数据,更反对不调查而只研究,因为那样的研究一定是空洞的、缺乏根据的、毫无价值的。我们做调查研究,要细心、有耐心,要科学、讲方法,要摆脱狭隘的经验论,遵循辩证的唯物论,沉下去摸实情,提上来做决策,务求“深、实、细、准、效”。

我们要继承、弘扬调查研究好传统,创新调查研究课题、方法和路径,特别是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结合各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比如方言调查、语感调查等。我们要深刻领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这两条著名论断的含义,充分认识调查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敢于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让调查成为说实话、办实事的习惯,让研究成为谋实招、求实效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