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从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意深远、内容丰富,为我们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深入学习和完整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特征,增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强师计划的精神力量,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引领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高度凝练,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对深入把握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宝贵经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心有大我,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工作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党和人民的需要置于教育事业首位,坚持将自己的教育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品格。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是教育家的立身之本和显著标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教育者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崇高教育理念。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加强师德建设,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求。启发智慧而不灌输,滋润心田而不冰冷,分层施教、定向施教,促进全面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智慧的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动力。拥有真才实学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迭知识结构,潜心钻研学问,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新时代对教育者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真挚热爱和执着追求,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怀。乐于教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也是教育者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仁爱”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也是熔铸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人格理想。“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蕴含着最深沉的中国精神,体现着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严以律己、甘于奉献,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正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价值取向。以文化人是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集聚整合育人资源,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当代教育新篇章。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精神是在新时代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这是一个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树立“教育家”的典型榜样,表彰一批人、带动更多人。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荣誉表彰体系,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向全社会讲好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教育家精神践行者的育人故事和感人事迹,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用好校园融媒体平台,讲好本校躬身讲台的典型代表,共同描绘当代教育家的群像。
二是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弘扬“师道”传统,帮助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师德师风教育的完整体系。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师道”传统的研究阐释,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讲清楚传道授业解惑的新特点与新要求。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引导教师以培养人才作为最大的“业绩”,把“教书职业”升华为“教育事业”,从做“教书匠”升华为做“教育家”。三是不断优化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环境。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小生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社会是教师成长的“大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困难瓶颈,要多出强师利师惠师政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最终形成接续不断的教育家群体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当代教师的人格修养与精神成长,提供了一种更为明确、更深层次的榜样示范和内在动力,能够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崇德尚美、培育新人,直面当下的教育困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教育理想,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教师。新时代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民族复兴造就一批能够“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大国良师”。教师个人要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要塑造新时代“大国良师”群体的集体人格,将自身打造为强国之师,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