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他们组队仅三天 斩获2023国际极客马拉松赛亚军

2023-10-16     浏览(409)     (0)

四位大二同学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在JunctionChina2023国际极客马拉松比赛中斩获AIGC赛道亚军。团队成员来自计算机学院,在技术上各有优势,合力过三关,最终完成作品并展望未来。他们打算继续参加比赛并聚焦AIGC领域。


历经48小时连转轴项目开发,我校四位大二的同学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就在Junction China 2023国际极客马拉松比赛中斩获AIGC赛道亚军,而这距离他们团队成立,仅仅只有三天。

初衷:首次参赛“去开开眼界”

“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均来自计算机学院。”陈昊宇是团队的其中一位同学,他说,团队4位成员同属一个学院,分别就读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拔尖人才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等专业,在技术上各有侧重,能力上也各有优势,构成了研发项目所必备的前端、后端、模型、剪辑等几大板块,这也为他们在这次大赛中获奖埋了下成功的种子。

其实,这次去成都参加比赛,赛前他们的初衷只是去开开眼界。“因为听说芬兰的驻华大使当时也来到比赛现场,我们就想去参观学习。”陈昊宇回忆,当天下午5点开赛,当晚,他们还去成都周边逛了下,打算第二天好好学习观摩其他团队的比赛。

突破:体力智力“马拉松”合力过三关

比赛第二天4人来到赛场,发现很多团队根本没有休息,通宵在赶项目。4人顿悟,比赛取名极客马拉松,原来是指对选手的体力和脑力“马拉松”式的考验。

被比赛现场既紧张又开放的氛围所感染,4人相视一笑,从最初的“参观者”转变到“参与者”,合力连闯三关。

正式进入比赛状态时,留给他们的比赛时间已经比其他团队少10多小时,创作与休息的时间分配便是本次“马拉松”的第一关。

“原本48小时的比赛,对每位队员的体力和意志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他小组采取轮休制度,通宵达旦完成作品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陈昊宇回忆道,“但我们却依旧选择共同作业、共同休息,我们认为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团队一起工作更促进团队内部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完成作品。不久,他们遇到了比赛过程中的第二关,前后端信息传递出现问题。全队经历一小时高强度破解,依然没有解决,陈昊宇便向一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学长请教。按照学长的思路,4人又苦战两小时,终于成功破解。而在这两个小时里,他们的收获远不止如此,他们对解题思路进行复盘,举一反三,此种思路在解决编程问题方面有着重大帮助。

最后的“冲刺”阶段便是第三关。完成代码只是一部分,如何向评委呈现出作品也很重要。在比赛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团队团结一心,共同分担前端、后端、剪辑的压力。如此,团队的进度始终在一条水平线上,四个方面都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最终,在团队持续共同努力下,于9月17日下午3点完成并提交作品。

展望:收获成长 启航正当时

王宇晨、杨鑫、陈昊宇、吴冰月做到了,短短48小时,从去学习参观、到尽力完成作品,再到突破自我斩获亚军,他们这个仅仅成立了三天的团队,在彼此眼中都成为了“缺一不可”。

赛后,4人再次相视一笑,这次,有了更多的意义,是团队协作的力量,是彼此见证成长的喜悦,更是展望未来的自信。

按照比赛规则,赛道前三获得了免申请直通Junction 2023芬兰旗舰活动的资格。他们表示,通过这次比赛发现自身的专业方面的学习还任重道远,在团队方面,通过本次参赛经历,团队四人关联更加紧密,互相了解加深,再加之配合融洽,在学习上确实会相互促进,而未来参赛也会优先考虑以本次的队伍参加;在个人方面,目前目光主要放在本科阶段,且考虑到AIGC行业仍出于上升阶段,打算聚焦AIGC领域持续创新、突破。

目前,该团队已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他们将用青春之奋斗,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用汗水和智慧答好新时代答卷。

(学通社 朱安圻 喻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