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银川科技学院 - 《银川科技学院报》

我校《导演基础》课程影视作品在第十三届“学院奖”中再获佳绩

2023-10-31     浏览(70)     (0)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幕,近800名影视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我校创作的微电影《增生性瘢痕》在第十三届学院奖中荣获学生组三等奖,该片以宁夏视障女孩马奕菲为原型,展现不屈不挠、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微电影是探索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也是展示学生创造力和才华的平台。


马艺嘉 摄

本报讯(通讯员 王超)10月21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第二十三届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22-2023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暨十三届“学院奖”表彰仪式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盛大开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近800名影视学者相聚一堂,围绕“现代化与高质量: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及趋势”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全面梳理学会发展历程,总结学会发展成就,展望中国影视教育发展趋势。

我校结合自治区一流课程———《影视创作拍摄实训》《导演基础》《电视编辑》等,在2023年共创作出40余部主题微电影。其中由王超老师指导,赵子初等同学作为主创团队创作的作品《增生性瘢痕》在第十三届学院奖中荣获学生组三等奖,充分体现出我校的教学成果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理论结合实践成果丰硕。

《增生性瘢痕》以参加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表演小提琴伴奏曲《雪花》的宁夏视障女孩马奕菲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在遇到困难和迷茫时的不屈不挠、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增生性瘢痕”为医学名词,指伤口愈合后所生长出的体积更大的表皮组织,暗喻曾凹陷的伤口愈合后将会隆起为不可估量的新生力量。此部微电影作品旨在通过对马弈菲事例的呈现让更多的人看到生命的力量,鼓励大家迎难而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于1983年成立,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国家广电总局主管的中国影视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一级学会,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是以高等院校从事电影、电视、动漫等教学与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为主体,兼及与广播影视、大众传播相关的专业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学会下设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的“学会奖”和“学院奖”为高校师生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一个专业性、权威性的全国性交流平台,为促进并繁荣全国高校师生影视作品创作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微电影是一扇探索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也是展示学生创造力和才华的平台。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生在电影创作方面的努力,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鼓励他们追求艺术梦想。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学生在电影创作上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潜力和创造力的激励。在接下来的影视创作中,我校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通过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