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女,山东阳谷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社会史、明清经济史。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任历史系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被评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起任聊城大学图书馆馆长,1999年被评为校级第二层次“跨世纪人才”。2001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明清经济史”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5月被聘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云长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工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社会史》、《明清史》、《运河文化史》等课程,1993年在我校首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997年她主持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改革》获得省级立项,参与主持的《高师历史专业“一元化多层面”课程体系改革方案》2001年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近十年来,王云教授在完成繁重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致力于京杭运河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2001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明清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立项,为了该项目的研究,她几乎跑遍了运河南北,寻残碑断简,访耆儒野老,采集到一批淹没无闻的碑刻、家谱、实物和口碑资料及相关的地方文献,使她的学术成果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2006年该课题结项成果《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博览群书》、《中华读书报》等重要报刊媒体均发表了书评。同时,《山东运河文化研究》(合著)、《中国运河文化史》(合著)、《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论文)、《明清时期活跃于山东运河区域的客籍商帮》(论文)、《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迹的史料价值》(论文)、《明清时期临清的贡砖生产及社会影响》(论文)、《京杭运河与海渊阁藏书的聚散》(论文)等相继出版、发表,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王云教授还十分重视桑梓文化的研究与转播,她参与主持修撰的《聊城通史》卷帙宏大,内容丰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将聊城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展现于世。2005年她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导演合作,为三集历史文化专题片《江北水城》撰写了脚本,并作为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在片中做重点访谈。专题片以精美的画面、睿智的解说将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推向了世界,受到了聊城市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2006年12月,以王云教授为首的“运河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运河文化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