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体学院 - 新夔报

以手绘声,筑梦前行 ——记新生军训期间的“无声连队”

作者:冯都   周文霞    
2023-11-01     浏览(146)     (0)

2023年9月14日至28日,重庆师范大学(后简称“重师”)2023级新生开展军训。40支连队中有一支特别的“无声”连队,他们通过手语翻译员“掷地有声”的指挥手势,练军姿、踢正步、进行着与其他连队完全一致的训练。

披荆斩棘:去做追梦人

“我以前没有军训过。”顾陈思用文字平静地讲述着她的求学路。她是“无声”连队中的一名听障学生,虽然有助听器的辅助,但说话仍然很困难。顾陈思是初二从普通学校转到特殊教育学校念书的。普通学校对于特殊群体的认知有限,大部分教师没有教导听障学生的经验,讲课的进程快,这让顾陈思学习起来很困难。“当时初中老师觉得我一个聋人学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所以就不管我了。”她提起这件事没有任何难过,反而表达着成功考上大学的喜悦,这对她来说已经是自己的最好证明。不是普通学校不好,而是遇到的人不好。换学校类型之后,顾陈思在高中时期开始学习美术,收获了很多温暖。虽然整体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资源比不上普通学校,有些东西需要靠自己学,各宗困难,她没有想过放弃。顾陈思表达着自己的感激:“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特校老师也仍然没有放弃我,虽然他们也不擅长我所报考重师的要求,但是靠他们的鼓励和努力的自己,我才能来到这里开始我的梦。”为了实现“上大学”的理想,匹配重师的招生标准,顾陈思要在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的情况下兼顾美术和计算机的学习,备考时学到凌晨3点都是常事。

顾陈思回忆起自己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看着四周络绎向前的同学们,觉得每个人的目光中都含着一丝对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的憧憬,虽然懵懂却又激动和向往。她喜欢运动,曾经参加过江苏省第十一残疾人运动会3人制篮球比赛。但因为出现意外导致腿伤,当收到新生军训通知时,虽然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参加。当顾陈思看到自己的连队有手语翻译员时,觉得很惊喜。她在聊天框中写道:“这对于我们特殊群体来说帮助很大,为我们创造了无障碍交流环境,这一方面做的挺好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被看见,被陪伴,被包容,被接纳,被合理对待。”顾陈思说。面对遍布荆棘的前路,像他们这样的特殊群体从未有一刻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对美好的追逐。

履践致远:愿为撑伞人

刘浩玥也是“无声”连队中一名听障学生,同顾陈思一样都是2023级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信息与资源专业(后简称“特教院特信专业”)的新生。在提及“为什么选择重师特教系?”时,她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

顾陈思说:“因为个人经历过,所以才会想给别人撑伞。”她在江苏上高中时,当时正风靡王者荣耀,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玩,自己也不例外。后来她从同学那里得知王者荣耀中无障碍交流环境是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博士郑璇带领重师的学生创造的,就开始向往重师的特信专业。顾陈思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特殊群体,为他们谋福利,打造无障碍环境,让他们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爱这个世界,也感受到世界的爱意。

刘浩玥来自山东,来到离家将近2000公里的重庆,她带着“传递光芒”的理想。刘浩玥的高中英语老师对她的好是让她坚定不移的因素。“她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就每天站在我旁边讲课,生怕我听不清,还常给我开小灶,给我零食吃,她真的对我很好很好,就像对孩子那样好。”老师对她的温暖让她动容,她便也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继续温暖其他的孩子。在她心里有一束光,照耀着她前进的路,让她成为太阳,去做指引方向的航标。

手译心声:亦是同路人

杨苹是2021级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的学生,也是军训手语翻译员之一。大一暑假,杨苹跟随“默言学堂”团队前往重庆九龙坡的一个肿瘤医院以及附近社区开展“暖夕阳”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聋生。“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善良,然后很乖,我就很喜欢跟他们在一起的氛围。”她很想和他们交流,但因为不懂手语,只能通过微信的聊天框说话,这让她很无奈。“比如说天气很热,要吐槽一下,但当下能用声音表达出来的情绪他们是接收不到的,当你写到那个框里面,你说:‘今天天气好热啊’,就会失去了沟通的意义。”所以她加入了译心手语翻译团队,开始学习手语,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

“‘源于聋人,属于聋人,为了聋人’,正因有他们,才有我们手语翻译员的存在。”译心手语翻译团队副队长沈会说起其团队的创办宗旨。译心手语翻译团队是由中国首位聋人语言学博士郑璇老师发起,由听力残障和听力健全大学生组织的高校公益项目。团队现有成员173名,目前在队成员40名,其中有10名听障学生。译心手语翻译团队已与重庆市政府、医院、学校、社区、企业等各类基层组织开展合作,为重庆市的7.9万听障群众提供手语翻译等志愿服务。截止目前,译心手语翻译团队累计获得院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8项和国家级奖项4项,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及社会广泛认可。

“我们团队每年都会有很多成员自愿申请成为军训手语翻译员。”沈会介绍道,在军训期间,她们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帮助翻译教官的口令和校领导的讲话,尽量让聋生和其他学生保持统一。杨苹笑着说:“虽然进度相较其他连队确实更慢,但是他们确实表现的很乖,就感觉还是很开心。”

“我们从来不会称呼他们为聋哑人,因为他们并不‘哑’,他们是可以说话的。”沈会提到这里,突然严肃起来,她说,有的聋人在小时候就靠用手摸自己爸爸妈妈的喉咙,通过感受声带的震动去学说话。但始终是存在差异的,因为说话的发音和健听人不一样,很多聋人就不愿意说话。“虽然我们认为他们可能会有自卑情感,但其实我觉得他们比我还要勇敢很多。”杨苹说道,听障学生的“乖”并不来自于人们心中对其挂名的所谓“自卑”,相反,作为特殊群体的他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即使他们也会担心跟健听人不一样,但如果不表达,自己的正常需求就会被忽略。

他们特别,却不特殊;他们的世界无声,却也能在世界中发声。高校与社会携手,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共振,为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注入了蓬勃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