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太和县民族中学 - 《荷韵》杂志

我眼中的“不可能”

作者:◆八(1)班  魏子欣    
2023-06-30     浏览(17)     (0)

我之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故事,令我感触颇多:从前,有一个村庄里来了一位可以点石成金的仙人。村民们听说他会仙术,便好吃好喝地款待着。待仙人吃饱喝足后,他把点石成金的咒语教给了村民们,教完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对了,你们在念咒语的时候,千万不要想起喜马拉雅上的猴子啊!”村民们都不以为意:“切,谁会关心一只破猴子呀?”可是,等到村民们真的要开始念咒语时,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最后,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小村庄还如仙人来之前一样,一贫如洗……这个故事看起来是多么可笑啊,但我相信,大家在发笑的同时,心里也开始了深思。我也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那个“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

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举个例子吧,七年级下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妈妈就常常对我念叨:

“马上你就要升入八年级了,别人都说物理特别难,到了暑假你要抓紧时间把物理先学了,一刻也不能松懈!”暑假,我还没开始好好学物理的,我每每看到那本无辜的物理书,心里就暗暗发怵,心想:

“怪不得别人都说物理难学,看这物理书这个样子就怪吓人的!”直到我把暑假作业写完,改变态度,抱着“物理真的有这么难吗,我偏不信了”的心态开始认真学习物理时,我发现一切都变了,书上的名人故事给了我许多启发: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发现了浮力;爱迪生发明电灯,尝试换了1000次灯丝材料,最终才找到最合适的那一种;牛顿无意间发现了地心引力……我才发现物理是那样的充满乐趣,我甚至从未想到物理是那样的简单。

其实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如果一直活在别人或自己的心理暗示中,只会渐渐迷失了自我,导致有许多事情你明明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但因为大多数人的一句“太难了”、“你不行的”而在犹豫之后选择了放弃。如果我们一直跳脱不出原有的思维,那么我们的心也就会被这种思维困住,永远无法走出困境。

那当我们遭到某种不怀好意的心理暗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别人越是说“你不可能”,我们越是要证明自己“我能行!”成绩好的人就一定在体育方面不行吗?女生就一定学不会理科吗?语文英语好的人就一定看不懂数学吗?物理真的难得如同天书一样吗……面对这些可怕的心理暗示,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动屏蔽这些东西。活出自己,永远也不要局限在别人的“不可能”里,努力地去证明自己。不去让自己成为“大部分人”,而是自己努力去成为那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