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循环”这一问题,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居住小区周围环境水循环的情况资料,调查周围水循环的路径,污染状况,更好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保护水源的重要性等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小组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2将教学知识点数字化,利于记忆
广泛的教学资源,诸如著作、优秀教案、影视资料、图片集锦,在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可以更好直观展现地理学科的空间特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传统的教学中,只能以文字,或者少量的图片去解释地理现象,社会人文,而活灵活现的多媒体世界,才能广泛而深刻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举例,在地理教学《地貌》的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根据知识概要进行网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本次课程围绕西南喀斯特地貌特点进行展开,教师采用搜集和整理到的关于喀斯特地貌知识的网络资源要素,像介绍广西地区的《航拍中国》相应的影视片段,活泼生动的开场内容很快打破了学生对地理学习中的教条死板,死记硬背的印象,点燃学生神游成片山峰,山峰环绕洼池的想象力,进而对喀斯特地貌有更为直观的空间感受。
3.3课堂练习数字化,有效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传统的课后书本作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数字化技术恰恰可以高效便捷的完成这项任务。例如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课堂练习发送到学生平板上,限定做题的时间,或者下载“和教育”平台,利用平台设置课后作业,反馈练习结果,学生也可以及时通过平台反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或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巩固知识,梳理思维逻辑,实现自主学习反思结[5]。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数字化中国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字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加重视教学实践工作,通过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分析,更为完善科学有效的提升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提升[6]。
参考文献
[1]朱雪梅,何建华.地理数字化课堂的质性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3):9.
[2]钟冬娣,朱雪梅.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数字化评估[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6):24.
[3]刘伟军.数字化地理教室功能对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J].天津教育,2020(27):51.
[4]李梅.运用数字化地理实验提升高中生地理空间素养的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18(24):24.
[5]刘春明.中学地理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09):43.
[6]张艾婷.新课改下数字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第二课堂(D),202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