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模式,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
随产而兴,伴企共长。校内建设智能制造产教园,校外建设八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创新“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新模式,推进实施“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合作实践,构建“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产数融合六大运行机制,全面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育人成效50强,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等荣誉有效助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构建“全方位、多维度”校企合作育人与技术服务体系
多点布局,功能集成。面向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聚焦特色产业园区、制造小镇,探索并构建了“1+5+N”校地联动,“五链耦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多点布局建设集“实习就业、专业实践、人才培训、创新创业”等多功能的区域“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200余家,共建企业博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和载体近40家,开展订单、现代学徒制和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校企合作育人与技术服务体系。获全国高校校企合作“双百”案例5个,“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虚拟工一”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共建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技术创新
内外联动,校企融通。建成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产业学院总院,联合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精密制造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分院,打造“产教互融、实体+云端、总院+分院”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构建“校区联动、校企融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形成“平台+团队+项目+人才”线下线上“共建共享”新体系,实现产业学院“标准、资源、队伍、技术、项目”融合。学校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2个,现代产业学院优秀案例2个,获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机器人与数智化”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打造“品牌化、示范性”职教集团,引领集团化办学和产业创新发展
行业指导,校企协同。牵头组建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全国机械行业现代农机装备人才培养联盟、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等智能制造职教集团(联盟),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集团混合运行。发挥联盟资源集聚效应,开展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共建集团“专业、课程、人才、服务”标准与共享库,实现集团高质量运行和行业引领力。学校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获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农机联盟获江苏省示范性职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