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王婉玥)9月18日下午,学校在江南校区1516、1305教室组织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021-2022年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负责人及2021-2023年入职专任教师共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培训。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婷以《教师发音技巧及课堂语言艺术》为题,运用实际课堂教学案例介绍了“吐字”和“归音”的区别,分享了“气息训练"方法,并与参训教师深度互动,现场模拟演练,受到一致好评。
学堂在线培训中心培训师申正宇以“雨课堂"为例,从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三个部分介绍了智慧课堂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作了详细讲解与说明。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学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保障。下阶段,学校将持续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 本报讯(唐维)近日,学校在江北校区1204 、1206教室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暨智慧教室使用培训。各二级学院教师共2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培训。培训会由信息化处副处长崔炜荣主持。
崔炜荣介绍了我校智慧教室的基本情况,希望通过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智慧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各教学场景的操作技巧,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处副处长汪超介绍了智慧教室设备配置情况,并针对小组讨论、互动投屏、实物展示等教学场景的设备使用技巧进行了现场演示。
培训讲师结合教学使用场景对智慧课堂软件、教学终端设备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演示,并与参训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各类应用问题。
本次培训对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将进一步开展智慧教室应用实践活动,积极尝试和探索使用智慧教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
智慧教室基本信息:人才培养支撑平台设施设备购置与改造项目(智慧教室建设项目)是我校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由信息化处组织实施。项目于7月1日开工建设、8月26日完成,9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历时55天。两校区共新建、升级教室152间,其中研讨型智慧教室16间、普通智慧教室135间、教学监控运行中心1间,所有教室均具备常态化录播功能。
★本报讯(王婉玥)10月8日下午,学校在江南校区图书馆六楼报告厅组织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第三次培训。本次培训特邀请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何聚厚教授作《数字化教学转型背景下智慧教学重构设计与实践》专题报告。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主任、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负责人及近三年入职专任教师共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由教务处处长汪义瑞主持。
何聚厚教授从“数字化教学转型与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智慧教学重构设计”两个层次展开培训,分别阐述如何从数字化教学转型的时代背景、数字技术构建的教学新形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重构、智能技术支撑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能力提升以及数字素养发展理念、思路与途径五方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解决学生差异化问题,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交流研讨环节,何聚厚教授对我校教师提出的关于翻转课堂设计、数字化资源应用、混合式教学实践等热点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给予具体指导。
汪义瑞指出,此次培训加深了教师对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导向和要求的理解,提高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下阶段,学校将持续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本报讯(王婉玥)近日,学校在江南校区图书馆六楼报告厅组织开展了本学年第四期(总第二十四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孟宪凯教授作《微格教学:教学技能训练》专题报告。师范专业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以及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共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由教务处处长汪义瑞主持。
孟宪凯教授分析了微格教学的概念、教学技能的类型和训练方法,并结合教师成长规律重点阐述了教学技能训练所遵循的理论一钱学森的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为师生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交流研讨环节,孟宪凯教授积极与师生互动,热情耐心地答疑解惑,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汪义瑞指出,孟宪凯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法运用在此次培训中,加深了教师对科学教学理论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今后,学校将持续举办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师范类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水平,加快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推动师范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