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交院学子都是“皮薄肉厚”的“饺子”,为什么是“饺子”呢?下面的故事将告诉大家答案。
2023年6月10日下午,人文艺术系(现艺术与设计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015级学生袁北辰,回到了念念不忘的母校,他带来了一张保存多年的绘画原稿,向我们展示了“饺子”的诞生。
学院新媒体中心成立之初,亟需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来展示交院学子积极向上又不失可爱的精神面貌。交院学子简称“交子”,取其谐音“饺子”。时任党委书记王东平勉励同学们要争做“皮薄肉厚的饺子”。于是“饺子”卡通形象设计被提上了日程。
当时,袁北辰绘画功底较好,被推荐参与“饺子”卡通形象设计。他根据饺子的外形特征,着手开始设计,最初的“饺子”,是一个拟人化的卡通小人,头扁扁的有褶皱,表情比较木讷。在与新媒体老师多次沟通后,袁北辰抓住了“皮薄肉厚”这一特点,重点对饺子头和面部表情再次进行了美化设计,经过反复修改,慢慢地,一个圆润、鲜活、呆萌的“饺子”诞生了。
历经了从无到有的质变突破,才会有从少到多的量变飞跃。此后,在袁北辰和新媒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套交院“饺子表情包”出现了,有开心饺子、自信饺子、委屈饺子、流汗饺子……各个系的饺子形象也随之产生,道桥饺子的从容自若、航海饺子的俏皮可爱、交管饺子的精打细算、艺术饺子的妙笔生花……
2016年,新媒体中心为这些可爱的“饺子”形象申请了版权,受到版权保护的“饺子”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系列形象,有爱国系列形象、70周年校庆系列形象等等,有些还被制作成了扇子、签字笔、钥匙扣、U盘等文创产品。
现在,各具风格的“饺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交院学子、校友都以“饺子”自居。已经毕业5年的袁北辰,如今在成都一家公司继续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回想当初在交院的学习,袁北辰不禁感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沉下心钻研的勇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正向反馈,使自己愈发自信、愈发坚定想要做好的决心!
大学是人生中最精彩、最美好的时光。袁北辰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这段青春无限的时光,努力学习、大胆尝试,才能提升能力、不留遗憾,或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当自己的成果镌刻在母校的历史里,是一件多么美妙和幸福的事啊!
(文/饺子融媒采写部 薛浩、曾顺莹
图/饺子融媒影像部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