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衢州学院 - 《衢州学院报》

陈宣燕:越努力,越幸运

作者:吴智颖    
2023-09-05     浏览(63)     (0)

陈宣燕是一名中共党员,建筑学专业学生,考取上海大学建筑学研究生。她凭借着踏实努力、自信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克服了考研路上的困难,成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建议大家不要把考研当成辛苦的事情,考研也可以“竹杖芒鞋轻胜马”。

    陈宣燕,中共党员,建筑工程学院18级建筑学专业学生。考取上海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省政府奖学金1次、校二等奖学金4次,荣获校“创新创业奖”“优秀学生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剧本大赛优秀剧本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完成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从早定决心到愈走愈远,从衢州学院的夏日迈入上海大学的秋季,陈宣燕用积极来应对挑战,一步一步丈量未来的路。
    一场埋首五年的战役
    我不相信运气,也不会把学习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运气,我更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对陈宣燕来说,考研是一场埋首五年的战役,相较于有些考研人的突击应考,陈宣燕在衢州学院的五年是稳扎稳打地度过的。
    大一时她的成绩排在班级的七八名,在外人眼中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她没有降低要求,而是主动迎战、直面短板,之后几年她的综测一直保持班级前列。
    建筑学作为我校唯一的一个五年制专业,专业性强,难度高,对于女生而言,更是很大的挑战。陈宣燕坦言,在结构、物理等方面她确实没有男生那么擅长,但她会主动补足短板,在课后问同学要笔记,也会自己上网找资料补课。陈宣燕会主动找老师沟通,主动要求加入项目,并认真投入地做好。有一次舟山的一个企业家来校做演讲,她大胆地冲上去询问对方的联系方式,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为项目准备。
    在她看来,学习就像跑马拉松,其中有最难熬的阶段,但是只要咬牙熬过去了,学习就变成了指数增长的过程,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价码,你只管扎根,默默努力,总有一天会惊艳了时光。      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我们所羡慕的每一份光鲜,都曾有暗淡的过去;我们所见识的每一种惊艳,都曾被平庸历练。谁的考研之路上不曾遭遇挫折?
    去年11月份,考研进入关键时期,陈宣燕的眼睛突然得了变应性结膜炎,每看一行字,感觉书上的字都在动,眼珠一动,疼痛便连着头部。在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抓紧复习时,她却在一趟趟地跑医院,迷茫笼罩了她。
    “怎么办?我想到学校官微曾经的一篇推文,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学姐考研前一个月生了一场大病,但最终她还是考取了985高校,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陈宣燕说,勇往直前以赴之,方法总比困难多,不能看书,就听书。她通过喜马拉雅、中国大学MOOC、我要自学网以及专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听授课音频,或者闭着眼睛回忆知识点,在脑海中构建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她相信眼睛很快会好起来,总会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一天,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月。
    考研之路起伏如常,苦涩在所难免,但她总能及时调整心态,沉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这份自信来自前期足够的沉淀,她建议大家不要把考研当成辛苦的事情,考研也可以“竹杖芒鞋轻胜马”。
    学习时,她会把知识点当成一个个关卡,通过关卡(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奖励自己放松调整一下,可以一周休息一下午或者两周休息一下午;或者奖励一顿美味的午饭,给自己一些正面反馈,不吝啬夸奖自己。
    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
    “我很庆幸遇见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一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回想起身边的人和事,陈宣燕充满了感激。
    陈宣燕报考上海大学建筑系,她的室友洪颖报考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虽然目标学校不一样,但是专业相同,她们会互相分享资料和笔记,相互鼓励打气。
    除了同学,学院的老师们也是陈宣燕的坚强战友。李菲老师是陈宣燕参加国创及挑战杯时的指导老师,她时常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也特别关心这个懂事上进的姑娘。因初试分数不高,陈宣燕情绪比较低落,李老师鼓励她要相信自己,认真准备复试,还帮助她反复修改润色复试材料。
    考研初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温天蓉老师打来电话询问了陈宣燕初试情况,并鼓励她不要灰心,事在人为,要积极争取。
    因为喜欢思考,陈宣燕告别了平庸;因为热爱生活,她拥有了独特而丰盈的灵魂。
    “我希望可以在上海大学继续努力,争取拿到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甚至国家奖学金。寒暑假,也希望可以去不同的单位实习,将所学与社会接轨。”
    陈宣燕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她在新的天地一定会遇见更加多姿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