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勇——

教书是一生热爱的事业

2023-10-30     浏览(127)     (0)


通讯员 陈闻悦 邓光霖 本报记者 刘雪茹

“杨老师总是能把枯燥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分析透彻,在每节课开始前还会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大家关注知识点。”提到杨勇的课,学生们总是回味无穷,并给予课堂内容和方式以高度评价。

杨勇教授现任电气学院副院长,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湖北省教学名师。他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校“课堂教学卓越奖”、校“学术新人奖”,获评华中卓越学者、校十佳青年教工、优秀教师班主任。

用心打造满分好评课堂

杨勇表示,教书是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在课程教学中,他秉持“深入理解,抓住本质”的教学理念,发扬“大开大合”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电路中的数学和物理本质,力求讲透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

凭借深厚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储备,杨勇得以在教学中辅以生动贴切的生活化类比,如用钟摆的运动来类比阻尼、通过银行存款的故事来类比有功功率和功率补偿等,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也营造出更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杨勇深入浅出的讲授方法,得到学生们一致好评。

杨勇主持的“电路理论”课程先后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带领的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湖北省名师工作室”“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校“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他于 2021 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校教学质量一等奖、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用思政元素赋能专业课程

杨勇十分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常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们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思考。在“工程综合训练”实践课上,带着学生以“光伏发电与乡村振兴”为主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科研综合训练”实践课上,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他常跟学生说:“电气学子的‘心气’要高,应以成为专业方面的栋梁和精英为目标,着眼长远、勇于付出,在不断前进中磨砺自身。”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在杨勇看来,青年学子们应拥以远志、怀以坚信,在宝贵的青春里展现无限的活力,将高远的志向作为压舱石,树起理想的桅杆,扬起拼搏的风帆,逆流而上。


潜心科研以致远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作为电气学院副院长兼信息大类电路理论授课组组长,杨勇同时担负起数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重任。他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自主创新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 SCI 收录 50 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中文译著2部。

面对挑战,他长期坚持“7-11式”生活习惯,躬耕教学,潜心科研。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杨勇表示:“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智慧,在我看来并不算是辛苦。”他的科研热情与教学态度为学院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努力培养科研先锋和国家栋梁之材,将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的态度化作一束光,照亮青年学子前进的道路,杨勇和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团队,正在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