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在看到“金陵盛景”这四个字时,我的脑海中莫名浮现了别人曾经问过我很多次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来南京读书啊? ”
为什么呢?我每每回答道:“因为比较喜欢南京。 ”可是为什么喜欢呢? 因为喜欢……细究起来,好像自己也说不清。
对于想不明白的问题,我往往愿意将其交给时间,仿佛时间到了,有些事情也就会变得清晰明了了。
那么,我们就继续来说“金陵盛景”吧。金陵,南京的旧称。 说起来,在我的印象中,南京似乎是有很多旧称的:金陵、江宁、建邺、建康、石头城……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地方会有那么多名字, 也许是因为它曾是六朝古都,帝王的喜好、人民的习惯不同,为它取的名字也不同?
但是说起来,我还是挺喜欢“金陵”这个名字的,大概是看了《红楼梦》,其中的“金陵十二钗”让我对金陵总有一种近乎执念的幻想。 会不会在金陵历史上的某一时刻,曾有过一个如林妹妹一般的女子,才华四溢,对月而吟呢?除了曹公钟爱金陵, 其他许多文人墨客对金陵也是有着偏爱。 《登金陵凤凰台》《题金陵渡》《桂枝香·金陵怀古》《乌衣巷》……但是仿佛是统一过似的,古代文人雅士在提到金陵时多是伤感叹惋的,这或许是历史原因吧,金陵虽为六朝古都,但似乎每一朝的时间都不长,而这也正造就了金陵城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他的都城都是繁华的、明艳的,汉唐明清,轰轰烈烈,哪怕是破灭时,都可以叫作“悲壮”。 但金陵不同, 金陵作为都城时自然也是繁华盛丽,可是破灭之时,却悲伤忧郁,像是浓稠得化不开的黑夜和一场醒来即碎的梦。
古人对金陵有着一致的偏爱,现代作家们也不遑多让。永远记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南京的梧桐雨》,如水的文字陪伴了我的少年时光,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文字里,我认识了金陵,认识了南京,也或许是在这样的文字里,对金陵,对南京产生了向往。
说起来最开始看到黄宏宣《南京的梧桐雨》的时候,我总是想着,若是有朝一日能去南京,我一定要找到那样一条梧桐大道,漫步其间,雨水打在梧桐枝叶间和我的伞面上,轻轻冲击我的耳膜,编织成最为和谐的交响乐。 但现在真到了南京,才发现,南京的梧桐是最为常见的存在,它静静地矗立在道路两边, 不知默默见证了多少的岁月和几代人的青春。
说来遗憾, 到了南京这么久, 我甚至还没怎么去过外面, 沉浸式地体悟文化盛景, 许多认知都是建立在文字之上。
我想去看看,校园外的梧桐、书本外的南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喜欢南京? 貌似不需要时间,心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我想得出了神,回过神来才发现夜已深了,室友清浅均匀的呼吸声传来,她们都睡熟了。
我至此搁笔,想着明天或许是个好天气呢,正好出去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