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彬,美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书法理论与创作、沂蒙书法文化研究与传播等领域研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山东省一流专业书法学专业主持人,课程《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获十万金课称号和智慧树网“通识课人气课程”称号。曾获临沂大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临沂大学课程建设卓越贡献奖、山东省第八届“青未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山东省第三届高校专业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房彬老师温文尔雅,给学生们如沐春风的感觉。他觉得能在三尺讲台纵横驰骋,讲解书法历史,探究汉字一横一划的哲理,指导学生临摹汉唐碑帖,看着他们写出一件件优秀作品,是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儿。房彬始终抱着这样的理念,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什么是事业?就是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房彬一直没有改变作教师的初衷,不忘初心,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0多年。
房彬几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书法课堂教学上。美术学院书法学专业学生共240人,每个年级有2个班,而书法专业老师只有 8 人,是典型的课多人少。房彬除了给学生上楷书、行书、隶书核心专业课以外,还要上国学概论。他每学期平均多达300课时,一年下来就是600多课时。作为教授,他每周上满学校规定的8 节课就可以了,但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始终把上课的重担自己挑,一直是超负荷工作,最多的一学期曾达到360课时。
冉令江,房彬的得意弟子之一,回忆起自己的恩师时说,“房老师上课按部就班。一般是先让我们看大量图片,包括名家书法真迹和拓片。然后再讲字体演变,接下来讲一些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再引导学生去鉴赏作品,然后教授技法,带着我们临摹,即而让我们学生自己临摹,逐个评价,找出我们的习字偏差。他让我们反复临摹,再评价督促我们改进。”他在房彬的不断鼓引导和励下,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山西大学教授书法课。
每个班有20名学生,要逐个评价学生临摹作品,然后再临摹再评价,课堂时间往往不够。“房老师有办法啊。他为每个班读建了微信学习群,每天向群里推送学习资料,批作业,答疑解惑,线上辅导我们,总能做到有问必有答。老师课下为我们付出太多了,他超级有耐心。我以后也要像房老师那样,做一个超级有爱的老师。”2021级书法专业王欣同学如是说。
念念随心,必有回响。房彬始终把心思扑在教学上,几十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获得学校“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教学名师、教学贡献奖等荣誉和称号。
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
房彬把教育当科学,始终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把书法专业建设好,把书法课程建设好。
2005 年,房彬成为临沂大学的一名书法教师。那时的书法学是美术学的一个下属方向,即美术学书法方向。房彬与同事们经过十年奋斗,一直到 2017 年才建成书法系。不论是从规模还是教学质量上,书法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专业排名中都名列前茅,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实属不易。
为推进专业建设,房彬在任教过程中主持了书法专业的3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得临沂大学优秀教学奖、教学成果一等奖、临沂大学教学改革贡献奖等奖项。他所主持的书法专业,于 2022 年 6 月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
房彬专心于教学改革,用一流课程支撑一流专业。2014年9月,他主持临沂大学首批在线课程《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因》上线,受到了选课学生的高度评价。经过几年的精心打磨,《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因》于2017年12月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经上线,该课程持续获得智慧树网“通识课人气课程”称号。
《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于2020年11月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于 2021年12月获十万金课称号。现如今,已有全国300余所学校、13万多的大学生完成此门课程的选修,并取得学分。对于学校艺术学科来讲,这些非凡成绩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房彬因此获得了“临沂大学课程建设卓越贡献奖”。
教育是艺术,其意义在于创新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房彬认为沂蒙书法文化是临沂书法文化最为重要构成,他对此领域研究乐此不疲,出版了专著《沂蒙书法文化研究》并获沂蒙文艺二等奖。他以独特的地域分布为引,从沂蒙地区书法文化的兴衰成败到此地积聚的书法文化资源,再到涌现的书法博士人才等,将沂蒙热土的书法文化渊源尽情呈现。
房彬生于临沂,长于临沂,这个名扬华夏的书法圣地。他认为,历史上,临沂一带书法大家、文人墨客辈出 ,自有其历史渊源所在。“古时,临沂这片土地上曾先后诞生鲁齐越三个国家;至近现代,临沂莒南又被选为山东省政府建立地。文化的交融、人才的汇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熏陶之下,涌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萧诚等书法名家。临沂鲜明的地域特色让这里成为了孕育书法家的沃土”。
在研究、梳理沂蒙书法文化古今脉络的过程中,房彬同样发现了沂蒙书法文化在发展中突显出的问题,舍本而逐末,即过度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字如其人的古训。“学书法首先要学做人,要中正不偏倚。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众多名家,他们之所以书法成就如此之大,源于他们忠孝大义的人格力量。”他坚持为学生上《国学概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沉心静气提升文化内涵和人格修养。
房彬在创作上始终不断充盈自己。他在前期的书法创作中,一直致力于临帖,但临贴表达的风格通常是委婉、缠绵的,它更适合用于抒发个人情感等小场景。他谈及自己在传承书法文化上的下一步行动,表示“碑帖融合”将是自己的切入点,‘碑’主大气、庄重、磅礴之风,适合对大场景、大纪实进行展现。他说,“将帖写实,再在其中加入碑元素,让帖加入碑,碑融合帖,在互补中丰富充实书法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这既是传承书法文化的途径,亦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十年教学岁月,房彬只争朝夕,求美求真。他经过十多年求索,跨越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第一境界;经过十年磨砺,跨越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界:经过十年沉淀,已然达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他以真心真情书此生芳华,灿烂恒久。(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