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交通大学 - 《华东交大报》

教育强国大家谈

2023-07-10     浏览(82)     (0)

编者按: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即日起推出“教育强国大家谈”专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努力回答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怎样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尤其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呢?

首先,我们需要检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逐步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从错误中学习和自我纠正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根据课程性质,不断创新考核方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的同时 ,可以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应答机会。“教、学、考”方式的根本变革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

其次,我们必须持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教学研究型高校,科研高手、教学能手都不能少,要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师队伍中,专业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的岗位是“兼职岗”,但工作非常重要,是需要起带头作用的“生产队长”,是推动教学工作创新走深走实的一线实践者和管理者,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尽可能提供实质性支持,不断激发、提高他们对岗位的责任心和内生工作动力,让他们全心全意带领团队教师为专业建设发展奉献力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创新教育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质量,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育强国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必定离不开专业教师,好的专业教师要用自己的“智、仁、勇”培养学生的“智、仁、勇”,从而为教育强国提供关键性支撑。

一是掌握方法、启迪兴趣,教会学生做深学问,成为一个“智者”。“智者”是指充满智慧、具备广博知识并有深入理解能力的人。首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文献查阅、实证研究等帮助学生掌握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次,通过现实问题导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汇报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是铸就爱心、担当责任,教会学生做人,成为一个“仁者”。“仁者”是指具备慈爱、关怀和同情心的人。首先,通过全过程的行为示范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规范,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通过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并在课程中融入爱心教育内容,如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最后,利用课程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和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关系,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意识和家国情怀。

三是树立自信、激发动力,教会学生勇于担事,成为一个“勇者”。“勇者”是指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表现出勇气、坚毅和奋斗精神的人。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表现做出正向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的积极认知,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勇气和成为勇者的潜力;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坚韧的耐力与永不放弃的毅力,教育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目标,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培养逆境中的坚韧品质;最后,培养学生挺身入局的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团队分工,正确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职责,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提供参与竞赛、演讲或其他特殊项目的机会,以激发成长动力和发展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