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蝉鸣仲夏,金秋九月,来自五湖四海的2023级新生们共聚于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他们远道而来,跨越山海,奔赴一趟诗与远方的求学旅程;他们从心所向,怀揣梦想,即将在大学校园中继续绽放一路青春绚烂。迈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关于梦想与坚持的新章始于初秋,新的起点,愿师大学子们都能轻装策马青云路,人生从此驭风长!
灼灼芳华,与“新”同行
盛夏忽已暮,浅秋正渐浓,9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迎来了2023级新同学,桂花飘香,荷花满塘,缕缕阳光照耀在师大新生稚嫩可爱的脸庞上。
“学长学姐热情洋溢,给我们新生提供了很多帮助。”2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洪欣玥说道。在完成报到手续后,新同学们都前往宿舍,和自己的新室友见面。宿舍也是同学们大学生活里的一部分,一间温馨的小屋,几个志同道合的室友,便组成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家的回忆。当提到第一次入住宿舍,洪欣玥同学的脸上浮现出笑容,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对于学校提供的住所,她说道:虽然我们的宿舍不大,但干净整洁,设施配备齐全,让我觉得非常方便,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学校的用心服务。不过刚刚来到这还不太适应,但可爱的室友们让我很快地就融入了新的环境。”洪欣玥表示她和室友相处得很好:起初一位室友还送给我们小礼品,没想到室友如此热情,给了我一个大惊喜!”经过一段时间和室友相处,洪欣玥表示遇到了一群幽默风趣的伙伴,给她的大学生活添彩,这也让她在这诗画般的师大里,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昂首向前!
新生入校园,不仅带着行李,更是怀揣着梦想,到师大再次扬帆起航!学校为激励同学们奋发向上,为各学院准备了“开学第一课”。课堂上,洪欣玥也是收获满满。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文学院刘运好教授的致辞,洪欣玥同学表示道:“刘教授将我们比作一群扬鞭奋蹄的小马驹,我也深深感受到青春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这群小马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群小马驹终将在师大提供的广阔天地去奔腾,成长成熟。”
听了“开学第一课”,有了学姐和老师的祝福和期待,洪欣玥也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充实的规划。“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我希望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体育和社会活动。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中获得成功。此外,我还计划在大学期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洪欣玥的回答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她也承诺将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规划。
秋风吹万里,扶我上青云。祝2023级新生都能在师大成就自我,追风赶月不停留,去往人生的青山。(文/尹星然 符雨馨 杨余燕)
满“新”欢喜,心心相印
金秋送爽,希望绽放,九月征途,开始启航。在迎新活动中,灼日炎炎下,花津校区的敬文图书馆东广场前支起了每个学院招新的志愿棚,茫茫人海中,那些身着红马甲的身影,就是最可爱的志愿者们。
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志愿者程鹏表示迎新的心情是既激动又紧张的。作为一名志愿者,他负责在迎新点接待新生,核实其身份证件和录取通知书,发放校园卡和相关资料。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时程鹏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新生会询问课程安排、宿舍分配等问题。他会努力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引导他们去咨询相关老师。程鹏认为,作为学长,帮助新生顺利入学并适应校园生活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也感受到了学院对志愿者的关心和肯定。程鹏对迎新的收获颇有感触。志愿服务让他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而且感受到了志愿者团队的温暖和力量。
在有条不紊的迎新工作中,不仅有志愿者们替新生排忧解难,还有老师为新生答疑释惑。
“由于今年是外国语学院第一年在天门山校区迎接新生,我们发动了很多刚来报到的新生做志愿者,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创造了一个平稳有序的迎新工作环境。”谈及学校关于迎新工作的创新时,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吴怡老师回忆道。吴怡表示外国语学院在接收到新生信息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分班,并给每个班级配了一名大三的导生。导生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初步的答疑,成为新生在入学前的第一位引路人。学院公众号也推送了致新生的一封信以及辅导员与导生介绍,通过展示优秀学长学姐介绍,发挥朋辈力量从而激励新生们向导生看齐。同时,学院还为全体新生准备了外国语学院定制卡套以及对新生的暖心提醒。当提及迎新工作中的导生和志愿者们时,吴怡欣慰地表示自己为他们感到骄傲和感谢。他们热心周到的服务给吴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迎新当天气温并不低,许多志愿者都是汗流浃背,但他们却不肯休息,总说着“同学我来帮你”。同时,吴老师也向23级新生送上了衷心的祝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希望所有新生们可以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培养能力、积攒力量,在大学这个舞台上挥洒青春汗水,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同样的迎新活动,体育学院团委副书记张学谦老师则是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不同于往届,今年把体育学院简介、优秀学子、考研光荣榜等放在报到处,供学生和家长查阅。同时在迎新过程中有23级舞蹈表演系刘子涵老师和同学表演的节目,为迎新营造了热闹的气氛。张老师还在9月4日中午召开的学生会迎新工作总结会议上,对迎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应该对今年迎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归纳,也为下一届迎新工作做好准备。在张老师心里,同学们应该做好大学生活的规划,走好每一步。师大人应不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有计划性地完成任务,活出青春的精彩!(文/胡安琪 田睿)
军魂铸人,炼“新”励志
夏热未退,秋色染园。在杏叶飘落的金日子里,师大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小蓝人”。花津湖畔、赭山脚下、天门山路,随处可见他们挺拔的身影。“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阳光照在他们胳膊上的臂章上,照在他们流着汗水的脸上,照进他们闪着光的眼眸里。掷地有声的口号带着少年的热忱和志气,直上云霄。
《诗经》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在热浪里蒸腾的不仅有行人的汗水,更有23届师大新生铿锵的步伐。新生们在教官的指令下挥洒着青春的汗水。23届物理(师范)专业的张泰玮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站军姿,走正步,原地踏步走,齐步走,唱军歌……这些构成了张泰玮的军训生活。尽管烈日炎炎,由于教官对军训着装有所要求,张泰玮依然将外套穿得整整齐齐。他说,军装是军人精神的象征。披上军装,身份就发生了改变。他会坚持下去,用心去体会军人的内涵。
作为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军训生活虽然辛苦,张泰玮却觉得乐在其中:军训训练是辛苦的,但我们的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在训练空隙中,教官会带大家学一些歌曲。这时,张泰玮常常自告奋勇。他带领全连同学合唱他最拿手的《强军战歌》。有时,他也会遇到不太熟悉的歌曲,这时,他就会“请教”手机,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样的拉歌时光,是张泰玮军训中最深刻的回忆。军训让张泰玮更深刻地领会了百折不挠的军人精神。他表示将会把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参与祖国未来建设。
初秋炽热的阳光照在少年们的身上。随着教官的口令,同学们立定,左右后转,跨立,稍息——这是23届化学师范专业的毕睿对军训的“初印象”。不久后,出于兴趣,毕睿报名参加了特战营。经过教官的入门训练,毕睿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选拔,成为了特战营的一员。
特战营的生活很辛苦,也很有趣。毕睿告诉我们,他们要练习擒敌拳十六动,为最后的军训汇演做准备。“军训很累,我每天都感觉筋疲力尽,但也感到生活很充实,很有意义和方向。军训不仅锤炼了我们的心灵,还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让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结交了性格各异而友善的朋友。”毕睿如是说。
军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脚跟疼、小腿疼是常事。毕睿会按摩小腿,缓解疼痛,训练前做一些拉伸运动热身。如果真的坚持不住,同学们会报告教官,请示休息。在训练过程中,大家都很有精神,很有气势,团结一心,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休息时,大家都很活跃。不管什么性格,不管认不认识,同学们总能玩到一块,整体气氛融洽轻松。
“军训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自律,更能吃苦耐劳。我将秉持特战营的精神继续前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毕睿坚定地说。
(文/曹梦媛 刘思怡 李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