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安财经大学 - 《西安财经大学报》

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  王莉    
2023-09-28     浏览(91)     (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2023年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以下简称《文章》)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一、深刻认识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首先,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提出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教育和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观点。如,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共同富裕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如,毛泽东同志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江泽民同志强调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提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新理念新观点,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其次,以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必然选择。

《报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党必须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大论断。《文章》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所支撑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是绝不会出现贫富差距大和两极分化严重的现代化。这些论述对教育强国建设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而坚持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引领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旨向。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在1992年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其所著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蕴含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赓续传承和拓新阐释,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之一的理论提升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在《文章》中再次强调了“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使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全面、教育发展的方向道路更加清晰。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文章》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典范,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当前,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首要必须把握好的就是《报告》中论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并努力在新时代以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首先,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战略支撑。

《文章》指出,“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相印证,证实了教育强国建设对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支撑成就。可见,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于一体的教育强国建设,既可以大幅提升各行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全国人口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等,又能够全面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持续增加人力资本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夯实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因此,《文章》强调,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核心、“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任务、以“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等扎实推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

其次,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具体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因此,《报告》总结形成了新时代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奋斗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战略支撑、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核心内容、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要手段等集整体性、系统性、可行性于一体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若干重要关系的论述,如,勤劳致富与创新致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与先行示范等。所有这些论述思想的正确解读和准确把握,要靠教育强国建设来推动和普及。“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主席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苏轼这句话,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相信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虽远,行则将至;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事虽难,做则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