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功能材料与绿色催化转化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Organic Letters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3-09-15     浏览(106)     (0)

学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功能材料与绿色催化转化团队成功发表了一篇关于合成巨大空腔尺寸的大环分子的研究成果,具有高产量,选择性识别塔[5]芳烃并应用于电子激发和电荷流动领域的潜在应用。团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支持。


本报讯(通讯员 刘乐)近日,国际知名期刊OrganicLetters(中科院一区TOP)以封面文章报道了学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功能材料与绿色催化转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GiantCavityMacrocycle:

Synthesis,Structure,andItsComplexationwithPagoda[5]arene”

(巨大空腔尺寸的大环分子:合成,结构及其与塔[5]芳烃的络合性能),该研究成果由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功能材料与绿色催化转化团队成员独立完成,曾飞博士为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

任何一种新型的大环主体分子的出现,都能显著满足主客化学的研究需求,并进一步丰富超分子化学领域。大空腔尺寸的大环芳烃,由于其空腔大,可以包裹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多糖,近年来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大空腔尺寸的大环芳烃由于其产量低,分离程序复杂,同时由于柔性亚甲基桥接头众多,难以保持骨架刚性,在合成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研究团队负责人覃佐东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围绕酰亚胺功能大环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分子识别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成果相继在中科院一区期刊Org.Chem.Front.,2022,9,4829-4833及中科院二区期刊J.Org.Chem.,2022,87,3863-3867上进行了发表。

最近,团队成员通过延长侧链长度的策略,合成了巨大空腔尺寸的萘酰亚胺拓展柱[6]芳烃。研究发现该合成大环的空腔宽为18.769,高为17.109,可以选择性识别塔[5]芳烃,并在电子激发和电荷的流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特色学科等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