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藏民族大学 - 《西藏民族大学校报》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2023-07-05     浏览(48)     (0)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围绕西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和新时代西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咨政建言。会议还讨论了西藏与其他周边省区及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等议题。


【本报讯】(科研处 邢永民)7月1日,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全国相关领域40余名专家学者和100余名我校师生参加了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旺次仁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晓伟主持。

本次研讨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深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

罗旺次仁介绍,西藏是陆上丝绸之路南路分支的一部分,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西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学校谋时而动、顺势而为,设立了南亚研究所(中心),并始终以“聚焦南亚、问题导向、学术为本、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库作用。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推动西藏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大局,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共商新时代西藏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大计,为更好地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贡献理论智慧和学术力量。

在主旨演讲、分组研讨环节,24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实践理念出发,围绕西藏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和新时代西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前瞻性和易落地的咨政建言。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西藏文化是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与有关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中华藏文化是喜马拉雅山区域的主导文化,对印度文化及周边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跨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合作前景广阔,更是西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眼;西藏应在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喜马拉雅生态保护、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高原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增强话语权,在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中贡献独特力量;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自信与自觉建构中,西藏更要凸显地区合作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立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发挥西藏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面向南亚重要通道建设协调推动“五通”建设;西藏需要加快提升与其他周边省区及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发挥区域物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实施中尼铁路建设对中国与印度关系转圜具有重要意义,而“拉链原理”对中国推进与周边国家高质量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动力机制构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启示。

同时,有关环边疆带经济重构与西藏双循环新格局构建、西藏边境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融构逻辑、西藏边境地区语言安全、“藏缅走廊”及佐米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意义、印太战略对我国西部边疆安全的影响、印度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大坝建设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南亚减贫合作议程设置分析,以及印度对尼泊尔参与“一带一路”的认知分析等议题,也成为本次研讨会的关注点。

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主办,我校南亚研究所(中心)和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