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讯(南敏 郭晨) “2022年,提拔副科及以上干部57名,年轻干部数量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79%,其中‘90’后11人……”多年来,四公司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管理实际,多措并举栽好蓄才用才这棵“常青树”,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现了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四公司着眼企业发展大局,把“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放在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的“组合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打造高品质工程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结合发展需求,该公司有针对性地引进紧缺人才,打造具有特色的人才集聚格局。他们进一步扩大招聘渠道,改变以往高校毕业生招聘思路,横向深入,与6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加入青岛市政府高校招聘联盟,通过政府帮助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2022年,该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101名,其中985院校2人,211院校2人,硕士研究生5人,土木技术类40余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为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步伐,该公司制定“人才强企”五年行动计划、“青苗计划”等一系列办法和举措,将新员工职业规划同企业人才培养规划相结合。为他们量身打造成长手册和导师带徒“五个一”活动,做到专业对口、专人帮带、专职负责,助力新员工快速进入角色并发挥作用。此外,他们立足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管理方面的专项人才,搭建“网络学习微课堂”学习平台,通过选苗、育苗、壮苗阶梯式培养,逐步建立青年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此外,通过组织培养、实践锻炼、挂职锻炼、任职交流等措施持续推进青年干部培养,2022年上派下挂11人,充分激发了人才培养活力,调动了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
针对技术人才培养,该公司把隧道“掌子面”、大桥“桥头堡”作为锻炼培养人才一线的课堂,坚持感情待人、事业育人、待遇留人,在岗位津贴、学习生活中大力帮扶,对优秀技术人才在年度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入党等方面优先考虑。此外,他们优化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体系,建立起个人能力和履职要求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畅通的晋升渠道,全面提升了员工幸福指数和归属感。“公司不仅为我们创造了‘拎包入住’的居住环境,还精心安排了‘双导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悉心指导帮助,让我们快速成长。”瓮马铁路南北延项目2022届新员工黄汉臣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时说道。
该公司还推出涵盖技术、测量、安全质量、物资管控等方面“每月一星”评选并加大宣传,以典型引领,树立榜样,激发带头干事、积极创新的热情,作风硬、重执行、业绩好逐渐成为优秀技术人才的标签。“我们还积极对接属地,争取到了青岛市人才租赁公寓和产权人才住房、金种子计划、青岛实习实训基地等一系列青岛市政府优惠政策,解决员工在青购房等难题,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