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花好月圆论菊花

作者:□彭欣    
2023-09-20     浏览(148)     (0)

入秋后最重要的节日就是仲秋节了,而秋季最繁盛的花朵也非菊花莫属。仲秋团圆日,邀月赏菊花。自古多少文人墨客以菊言志,赞美其迎清冷而绽放,傲秋霜犹繁茂的风骨。《神农本草经》又称菊花为“节花”,想来也是言其“知节而华”“九月黄华”的意思吧。

菊花自古即是医养佳品,卫生部将其列为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言:“菊华,味苦平。主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经》言之可“延年”“增年”者,计有97味之多。而后世《名医别录》《太平御览》等唯予菊花“延年”之名,足见其养生益寿之功德。汉代《风俗通》记载:相传郦县山谷中有甘美溪水,因得菊花滋润而服之多益,故此形成风尚,皆取菊花水饮而益寿延年。由此也使“延年”名出有典。明代文人李东阳有诗句:“不是老来诗骨健,谁能白发对黄花。”以此应景于耄耋老者一株秋菊、一盏清茶的晚年健康生活,实在是栩栩如生。

菊花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菊属植物有17种,其中药用品种11种,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南等省。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较常见的种类包括: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济菊、川菊以及祁菊等八种,前五种被《中国药典》收录为主要药用品种。其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等症。

菊花药用历史悠久,《本经》即以其为养命延年之上品。后世师《本经》“主诸风头眩”“目欲脱,泪出”等功用,以之为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常药。如《本草经集注》言“白菊,主风眩,能令人头不白”,《药性论》言其“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等,尤常用治风邪上攻诸疾。《金匮要略》侯氏黑散即重用“菊花四十分”为君药,配以术、桂、参、归、牡蛎等13味药,各三至十分不等,“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可为菊花疏风清肝之重剂。《千金要方》也载有多首菊花方,如菊花汤、菊花散、菊花酒等,常用治“风虚寒冷”“头面游风”。《圣济总录》卷十六有同名“菊花汤”二首,方一又名“救生散”,药用甘菊花、细辛各半两,防风、前胡、茯神、白术、麻黄各一两、川芎、杏仁各三分,每服五钱匕,共竹沥半合煎服,主治风头眩闷、头痛眼疼等症;方二药用菊花、石膏、炙甘草各一两,川芎半两,每服三钱匕,水煎服,主治风头疼。二首方剂皆以菊花为君,前者伍以麻黄、细辛等,后者则与石膏相合,可见菊花去风之功可适用于风寒、风热诸证。《太平圣惠方》菊花散:甘菊花、川芎各一两,主治“风头痛,每欲天阴先发”,以及“风毒上攻头昏晕”者,可谓主用菊花以散风邪、清头目的小方轻剂。《丹溪心法附余》菊花茶调散,以菊花合《局方》川芎茶调散加味而成,主治诸风、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重订通俗伤寒论》麻菊二陈汤,以菊花、天麻配伍二陈汤加味成方,主治风痰上扰之“抬头屋转,眼常黑花,见物飞动,猝然晕倒者”。以上二方也是菊花与名方配伍应用的范例。

菊花善于清疏上焦头面风邪,又可清肺疏肝,故为眼科要剂。《圣济总录》菊花丸:甘菊花、人参、白茯苓、山芋各等分,炼蜜丸服,主治一切风眼及风攻头系;又方菊花汤:菊花、升麻、黄连、防风、木通、白茯苓、萎蕤、地骨皮各一两,每服五钱匕,加竹叶十片共煎服,主治风毒气攻、眼生疮烂痛。《普济方》菊芎散:薄荷二两,菊花、甘草、川芎各一两,防风七钱、白芷半两,水煎服并点眼,主治暴赤眼。眼科专著《银海精微》菊甘散:菊花、生地黄各四两,甘草五钱,白蒺藜二两,为末每服二钱,主治“能近视,不能远视者”。《辨证录》菊女饮:女贞子一两,甘菊花、麦冬各五钱,水煎服,主治“双目不痛,瞳神日加紧小,口干舌苦”。《仙拈集》杞菊散:枸杞子三钱、菊花一钱,水煎服,“久服以治青盲,可以复明”。菊花疏风清热中又可养肝明目,常用治虚证目疾,如《杨氏家藏方》菊精丸:甘菊花五两、枸杞子四两、五味子三两、酒苁蓉二两、巴戟一两,制蜜丸服,主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眵泪难开,且“久服能夜看细书”。

菊花轻宣疏散、清热解毒,又为外科疮肿之常药。《日华子本草》谓其治“痈毒”,《本草经疏》称其“生捣最疗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方如《慈幼新书》菊花饮:菊花二钱,生地一钱五分,当归、柴胡、花粉、黄连、天冬、麦冬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主治痘疮。《仙拈集》二妙汤: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水煎服,治肿毒、疔疮;又方菊花酒:白菊花(连根茎叶)捣烂绞汁,热酒温服,滓敷患处,可止疼消肿,主治疔毒恶疮、小水不利。此方菊花及其根、茎、叶共用,可启发人们对其药材综合利用的思考。类似应用再如《本草纲目》载疔肿垂死方:菊叶一握,捣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另载女人阴肿方: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二方更是专用菊花叶、苗,可谓简便廉验之典范。《揣摩有得集》甘菊汤:白菊花一两,金银花一钱半,生甘草三钱,主治一切疔毒,也为精专小方。明清温病学派善用菊花,尤以《温病条辨》桑菊饮为代表,为治疗温病初起、风热外感之咳嗽身热的“辛凉轻剂”名方。现代也常加减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结膜炎等属于风热者。

菊花药食两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如《千金要方》菊花酒:甘菊花晒干为末,蒸米作酒饮服,主治风眩。《太平圣惠方》菊花酒:菊花、生地黄、枸杞根各五斤,煮取汁共熟糯米五斗制酒饮,可壮筋骨补髓、延年益寿耐老。《遵生八笺》菊苗粥:甘菊之新长嫩头,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之,可清目宁心。《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菊花延龄膏:鲜菊花瓣水熬透,去滓兑炼蜜收膏,每服三四钱,可益寿,并主治目皮艰涩。

现代研究报道,菊花水煎液对多种致病菌和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菊花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压、缩短凝血时间,以及解热、抗炎、镇静等。现代临床将菊花应用于风热感冒、病毒性结膜炎,以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偏头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顽固性荨麻疹与扁平疣等。特别是对于风热头痛、高血压头痛等有良好的疗效。临床报道:三七菊花茶连续服用30天,有明显的辅助治疗高血压作用。重用菊花配伍川芎茶调散治疗多种证型的偏头痛,总有效率达95.5%;也有单味菊花治疗偏头痛的报道,杭菊花20g代茶频服,即可治疗偏头痛,又可助睡眠、降血压。

我常用菊花配伍柴胡疏肝散等方,治疗抑郁症烦躁失眠,以及甲状腺、乳腺结节等,是为简便效廉的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