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红色中华通讯社:筑牢坚强的战斗堡垒

作者:(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2级硕士生  皮福玲)    
2023-09-01     浏览(74)     (0)

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为党中央提供重要舆论工具,如今新华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媒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今年联合宣讲得到新华社报道,人们深感红色历史的价值和精神力量。岁月如梭,精神永恒。


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同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宣传指导了革命工作,并使得各类新闻电讯更多更快地飞入军营、飞入百姓家。宣传阵地的建设,是我们党在成立初期领导宣传工作的伟大尝试,不仅为进行土地革命、推进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在延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宣传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红色中华通讯社条件简陋,工作人员很少,但他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了办社办报的种种困难,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和播发的电讯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武器。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的新闻报道宣传革命主张、鼓舞革命士气、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担负起了党中央“喉舌耳目”的神圣职责。

红色中华通讯社也是现在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的前身。如今,新华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媒体,始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战争年代,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解放后,新华社向世界发出过中国的声音;新华社发出的声音,不仅在中国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3月由我校举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联合宣讲,很荣幸也很有缘得到新华社报道,至今为止,新华社客户端报道浏览量已达74.5万人次,希望今后我们宣讲团能与新华社再续红色之缘,共话中国式现代化。

岁月不居,奋斗不止。往事并不如烟,有关红色中华通讯社的那段珍贵历史与红色记忆始终是人们丰厚的精神滋养与坚定的信念支撑。穿越90余年光阴,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见证了党的新闻事业历经坎坷又走向辉煌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广大革命工作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高尚品格,也见证了他们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红色精神。这些也必将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