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上将萧华: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思考未来

2023-09-01     浏览(55)     (0)

本文讲述了萧华在革命历程中的经历,以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文章强调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始终为了人民、不负人民重托,才能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的怀仁堂中,39岁的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在萧华回忆录中,有这样的一段经历让我感慨万千,更为深刻地领悟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1916年,萧华出生在一个泥木匠的家庭。尽管父母披星戴月、辛勤劳作,但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一样,泥瓦匠的儿子萧华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幸运的是,萧华的聪颖和刻苦让他可以免费去上家族小学。小学的几个教员都是在外地先后参加了共产党,然后回到乡里,一边以教师的身份来掩护自己,一边来开展党的工作。所以萧华上学的时候得到了早期共产党员的熏陶,开始知道什么是北洋军阀、帝国主义,什么是共产党、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的革命之火,慢慢照亮着萧华那颗稚嫩但充满激情的心。

1926年,十岁的萧华和同学们迎来了北伐军的到来。赤墈小学指定他在两三千人面前进行演讲。萧华看到台下有一个老乞丐,触景生情,慨然讲道,“父老乡亲们,我们穷人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读书的时候,却要下田拉犁拔草;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了安度晚年的时候,却还要弯腰曲背的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我们终年劳作,种的粮食可以堆成山,但是为什么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头来还是要讨饭度日呢?”这是萧华第一次登上革命的舞台,在大革命的风暴中思考着革命的未来。这之后,年轻的萧华怀揣着为天下劳苦大众的新生活奋斗一生的理想,开始了他为国为民的革命人生。

这段通俗易懂而又鼓舞人心的演讲不禁让我联想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为受压迫和剥削的工人呐喊。毛主席也深刻论述道,“几个人享福,千万人要哭”的社会,是要不得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排在“三个务必”的首位。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了人民、始终不负人民重托,彰显了我们党永不变质的历史清醒和永不懈怠的使命担当。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