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点燃青春奋斗力 4309 名南华学子开展暑期实践

作者:文章转载自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夏文辉  许娜    
2023-08-28     浏览(57)     (0)

南华大学组织了97支暑期实践服务团队,4309名学生志愿者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包括下乡支教、知识宣传、助农振兴、思政研修等。学生们通过实地调研汲取力量,探寻各地真实情况,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为乡村振兴和乡村美育贡献青春力量。


下乡支教、 知识宣传、 助农振兴、 思政研修……这个暑期, 南华大学组织了 97 支暑期实践服务团队,4309 名学生志愿者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足迹覆盖了 12 个省或地区, 同学们通过亲自讲、 亲身行、 亲眼看, 结合自身专业优势, 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 增长知识才干, 加强磨炼、 增长本领, 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南华学子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

实地调研 汲取力量

每走过祖国一寸土地, 听着前辈们讲述这些年的奋斗故事, 你能从中收获什么? 探寻各地真实情况, 又会想起什么? 南华学子通过 “调研之旅” 有了真切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先后赴广西湘江战役纪念馆、湖南郴州 “半条被子的温暖” 专题陈列馆等地进行暑期研修, 开展移动思政课堂活动, 亲临历史真实发生地,一路走一路学, 在历史印记中探寻红色精神, 从红色足迹中探寻党的初心, 铭记党的辉煌成就, 牢记历史, 缅怀先烈, 汲取力量。

在衡山县萱洲镇,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学生志愿队通过实地考察、 调查访谈、 水质检测等方式,开展了 “小微湿地水环境治理研究” 的实践调研, 基于监测数据给当地村民提供治理意见, 并积极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环境改善、 打造湿地经济效益发言献策。

“我们与其他生物生存于同一片碧水蓝天之下, 要尽其所能保护共同的绿色家园, 也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湿地公园省级候鸟监测保护站、 退耕还林还湿项目区, 在望远镜中关注野生鸟群的一举一动, 在实地调研中深切体会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衡阳医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对返乡青年施康、阿雅农家乐创始人杨正邦党员、苗绣合作社石顺莲老支书分别进行采访调研,感受到中国乡村的真实发展,汲取奋进力量。“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是每一个十八洞村村民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于试错、创新、坚持的精神,更要珍惜当下生活,珍惜党和国家创造的环境,自立自信自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实践团成员对此深有感触。

助农振兴  淬炼青春

忙 “双抢”、 收烟叶、 采摘晾晒黄花菜、 收割晾晒蔺草、 墙绘、 直播卖货……南华学子走出校园, 走进田间地头, 脚踩泥土, 用汗水和行动谱写一曲乡村振兴青春圆舞曲。

在隆回县小水塘村,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以劳树德, 以美振兴” 实践队开展 “做好一件事情, 拍好一张照片, 学好一种精神” 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到烟叶田中与烟农一起采摘烟叶; 到村民家中切猪草、 晒豆角、 除杂草、 清洁卫生、 做早餐; 为老人和村民拍照,免费将照片打印装裱, 赠送给村民。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 “三下乡” 实践服务团到冷水江市樟木乡帮助当地农民清除了农田里的杂草, 并利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 对农民坏掉的割草机进行了修理, 对发动机、 传动装置等部位进行检修。

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12 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新邵县陈家坊镇富阳村到田里村沿线, 挥洒着颜料与汗水, 用青春的画笔在一面面白墙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同学们结合当地农业特色描绘 “满筐圆实骊珠滑” 的丰收喜悦, 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之景、 生态宜居之景和乡风文明之景。

在湖南省资兴市州门司镇, 高山黄桃正值丰收期,而 “卖出去” 却困难重重。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直播带货助农服务团在抵达后立刻展开活动, 筹划关于高山黄桃直播助农的相关准备工作。“又脆又甜的黄桃, 真的非常好吃!” 在高山黄桃原产地的果园里, 同学们进行直播带货, 帮助农户推广宣传高山黄桃, 助力为农户拓展黄桃的销售渠道。 在进行了两天的直播文案话术、 运营机制、 拍摄准备流程、 设备使用学习后, 团队在抖音、 微信朋友圈、 小红书等媒体平台进行直播预告, 为直播进行预热。 直播共有三天, 每天两个小时, 销售高山黄桃 800 多斤。

下乡支教 为梦续航

各院实践队依托专业师资在衡南县鸡笼村、 衡阳县金溪镇、 耒阳市等地进行志愿授课、 普法及医学知识宣传、 趣味科普, 助力乡村美育, 将知识美德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在衡阳县岐山联合学校鸡笼校区,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三下乡” 辩论队与小学生辩论队进行了一场模拟辩论, 用辩论实战的方式增强孩子们的明辨善思的意识,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近百名法学系学生身着蓝白色马甲来到祁东县归阳镇第一、 第二小学各个班级, 通过图片讲解、 案例播放、 现场讨论等方式, 为 3000 余名小学生送上一堂法治教育课,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青春法治辅导员围绕预防校园霸凌进行授课, 讲解受到校园欺凌后正确应对方法, 教育引导学生防范风险、 远离犯罪、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我知道了世界环境日是 6 月 5 日!”“还有我们平常出行要多坐公交车, 少开私家车!” 环保宣传活动中,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微尘教育关爱团在飞行棋里面融入 “低碳环保” 知识, 让孩子们玩游戏中学到不少环保知识。 他们还开展 “创意 T 恤设计”“舌尖上的泥塑” 等美育特色课程, 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 让孩童感受美、 表现美、 鉴赏美、 创造美。

电气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设计了科学小实验课堂,用干电池和细电线搭建线路点亮小灯, 深入浅出地讲解实验原理, 并引申到教室、 家庭的用电知识, 加深孩子们的知识理解, 建构科学思维, 用趣味玩乐点亮孩童的“求知世界”。

护卫健康 守护生命

不慎落水怎么办? 遇到溺水怎么办? 遇到晕倒的人怎么办? 受伤了要如何紧急处理? 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增强安全意识, 多支实践队伍分头行动深入小学、中学、 社区, 通过知识宣讲、 实地演练、 义诊及送医送药, 提高学生、 家长和群众的安全意识,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在邵阳市绥宁县牛背岭村、 衡阳市黄沙湾街道朝阳村、 衡阳县西渡镇清花湾新桥村、 衡阳市祁东县金桥镇、 娄底市冷水江市樟木乡等地, 基础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开展防溺水、 急救知识等宣讲, 为村民免费测量血糖和血压, 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团队成员围绕 “如何防范溺水”“溺水如何自救”“如何救护溺水者” 等内容进行防溺水知识的宣讲, 用心肺复苏模型演练心肺复苏的操作, 就烫伤、 扭伤、 中暑等紧急进行应急处理演练, 并演示了环形、 螺旋、 螺旋反折和八字包扎四种方法, 手把手教小朋友包扎技巧。 此外, 志愿者们还开展儿童性教育知识宣讲, 推动性教育知识普及, 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如果不慎落水, 一定不能挣扎扑腾, 要屏住呼吸,放松肢体, 3 到 5 秒后就会自动浮起来, 然后再找到近岸的地方, 双手从内向外向后同时划水或双手交替由前向后划水, 双脚上下或者前后交替打水, 这样就能顺利自救。” 暑期。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教师郝小亚带着南华大学学生志愿团队深入衡阳各县区中小学、 社区、 乡村开展公益暑期防溺水宣传, 把防溺水宣讲从课堂搬到江边、 河边、 水库、 鱼塘等地方进行实操演练, 围绕溺水的危害、 如何识别溺水到如何科学实施自救及自保救人等方面为孩子们进行讲解, 并下水示范教大家如何利用手中的书包、 矿泉水瓶、 身边的竹竿、 绳索等工具进行智慧施救, 通过情景演练, 提高孩子们防溺水自觉性及识别险情的能力。 2017 年以来, 他开展了防溺水急救宣讲 100 余场, 近 5 万人受益。 今年, 郝小亚和团队急救宣讲达 20 余场, 近万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