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云蔚 学生记者 苏丽群)3月7日,校长阳爱民教授以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题,深入浅出地为物理学院2021级物理学 (师范)专业学生讲授 “思政第一课”,勉励青年学子们听党话、跟党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汇聚更多发展新动能。
阳爱民系统介绍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重要论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集中体现党的宗旨使命,深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阳爱民从“现代化”作为全球性运动发轫于西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等四个阶段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演进,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本质特征和理论内涵进行了系统论述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如何建设等问题,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阳爱民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保持“中国式”特色,又有主体性地学习、吸收其它国家现代化的长处和优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有效规制和驾驭资本,使之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 “人民本位”的现代化新模式,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动能,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和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