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转眼毕业将至。在江南大学,有这样一个女孩,在这个匆忙而浮躁的时代,用文字捡拾生活中微光般的点滴力量。朱葶昕,这样一位拾微光的行路人,经过四年的耕耘不辍,如今已被推免至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用文学照亮自己的未来。
追风逐月莫停留
“文学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够稀释人的复杂,抵达天真。”——这是朱葶昕始终秉持的信念。从笃学江大到圆梦北大,从好奇的探索者到忠实的传播者,求学的四载光阴见证着朱葶昕的沿途求索。
在江大的这四年里,朱葶昕每日与文学打着交道,她沿着经典作品的脉络一步步地走近文学。正应了那句“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在深切感知到文学世界的浩瀚后,朱葶昕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的信念。她坦言:“当我知道得越多,就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现在的我也许只能够触碰到文学的门槛,但我获得了更大的能力去探索更多。”
为了继续追寻那“进一寸的欢喜”,朱葶昕走上了跨保的道路。那是一场艰辛的拉锯战:夏令营里,朱葶昕顶着激烈的竞争成功拿下北师大“offer”,这成为她推免时选择冲刺北大的勇气来源;通过北大的初试后,她迎着时间紧迫、不了解具体的考核形式等新难题,积极地咨询老师,多次参加模拟面试,以各种方式积累经验。最终,功不唐捐,朱葶昕得以圆梦北大。
在综合考量自身优势与专业前景后,朱葶昕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她希望能为“中文走向世界”出一份力。审视这份愿景,朱葶昕抒发了许多思考:“要想和外国学生讲清楚汉语的具体用法,我就必须了解这些语言事实背后的道理。另外,我还要学着以一个外国他者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做跨文化的研究,避免产生文化休克。”
朱葶昕明白,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不仅要具备跨文化的视角,还必须用真实客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借文化的广博与包容化解交流的障碍,让更多的外来者发现中文的魅力。对于朱葶昕而言,这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她将于此继续求索,孜孜不怠。
心怀实事需躬行
停笔放书,朱葶昕也常走入社会,在实践中探求真理,更新对社会群体的思考,看见小人物的微光。
朱葶昕对社会群体的关注,起于连续报道的数起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借着大创的契机,她迅速组建团队,深入外卖岗位田野调查,这对她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推进调查时,她发现要着手调研,必须掌握社会学专业知识,而整个团队从未接触过该学科。为了解决困惑,他们大胆尝试,通过邮件咨询相关专家。幸运的是他们很快得到了专家的指导,运用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获得了理想效果。“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跨专业学习,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这次经历给了朱葶昕新视角,她开始主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思考本专业问题,如用经济学思维构思文学批评,创作新颖作品。
采访工作是团队面临的下一挑战,各成员被分派到五地,采访多名外卖员与站长。从被访人诚朴的讲述中,朱葶昕详尽地知悉了外卖员的日常生活;在看似混乱的语言材料中,她提取问题逻辑,筛选出关键信息;面对汇集后繁杂的结果,她协助团队整合交流,给采访画上了完美句号。
田野调查,只是朱葶昕发光发热征途的起步。大创加深了她对社会的思考,吸引她参加志愿活动。她逐渐看清骑手并非唯一在困境里求生的群体,还有许多底层人也囿于困境。她走进敬老院,提供清洁服务和精神援助;她迈入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引导发育缺陷的孩童;她还作为志愿者参加江南文化论坛,了解社会时事。在实践之路中,朱葶昕悟会了人文关怀的真谛——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能仅凭文献决策,而要亲自了解多样的情况。这个过程既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又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体制。“人文关怀不仅是一字一句的宏大叙述,更在于关注个体,发现普通人的问题,设身处地考虑他们需求”。
菁菁校园念四载
人文关怀绝非纸上谈兵,在江南的四年为她细腻温厚的认知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土壤。“坚持”和“简单”,是贯穿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是她江南回忆里最浓烈的色彩。
过往是“坚持”的四年,在看似苦闷的求学过程中,朱葶昕却觅得了快乐与幸福。不同于高中学习的机械生硬,来到江大的她发现自己能跳脱出既有框架,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我逐渐感受到了世界的复杂性,人生没有太多简单的成败,也没有太多非黑即白的真理。”在愈加丰富的收获里,她也更坚定“坚持”的念头。
这也是“简单”的四年,持续努力,无问西东。真挚的友情带给她充沛的力量。述说自己的挚友,朱葶昕总露出温柔的神色。“我们无话不谈,她总给我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在宿舍,朱葶昕也有一群温暖的伙伴。在采访中,她不止一次提到,“我们彼此互相包容,能遇到这群室友,我真的特别幸运”。不止友情,师生间醇厚的情谊也温暖了朱葶昕的心。她感谢与每一位老师的相遇,并提议“多和老师交流,老师无意间说的许多话都可能对你的人生规划有益”。
如今,朱葶昕也该挥别江大了。回望大学生活,她给学弟学妹们两点建议,“希望大家能早做规划,坚定理想;把握时间,探索更多的可能。”朱葶昕也对未来有着更大的期待,“这四年其实有点遗憾,居家两年后又迎来学习压力较大的高年级,我没有太多机会参与活动。”因此,她希望自己未来能体验更多人生滋味,享受不一样的风景。
求学的道路,如同行驶一艘象牙舟,崇山万岭,无论清浊都行舟。江南的温和与包容,让这个女孩成长起来,她即将奔赴北京,开启她的又一段征程。往事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眼下取得的成绩与赞美不会牵绊她前进的脚步,她将以温柔又坚韧的姿态,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她拾光的旅途。
(陈佳丽 漏坚杰 丁诗雨 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