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退役大学生魏云傲:曾经在高原写过“遗书”

2023-07-15     浏览(82)     (0)

魏云傲有一份珍贵的“纪念品”———一身军装,在重大场合才会小心翼翼拿出来穿在身上。而平时,他会将军人的作风和品质“穿”在身上,这是“脱”不掉的印记。

在学校第八届“校长荣誉奖”评选中,有一位获奖者身份“特殊”,他就是软件工程学院2020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魏云傲。他的名字是退役大学生,也是新时代青年。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魏云傲从小就对军人充满向往。高考时虽与军校失之交臂,但保家卫国、为国效力的火种却从未在心中熄灭。大一的学业结束后,他毅然从军圆梦。他跟随部队来到西藏,在边境线上刻苦训练,潜心学习,守卫领土。

有一天,接到去前线的紧急任务,魏云傲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领枪装弹迅速出动,短短几分钟便打好背囊,登车前往一个5000多米海拔的河谷。很多战士包括魏云傲一下子难以适应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出现高反状况,呕吐、头痛、缺氧,甚至患上脑水肿。“一切困难都熄灭不了我们心中渴望为国戍边的熊熊烈火!”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连长让每个人写一封遗书。

魏云傲拿着信纸,脑海里浮现的是父母的脸庞,满满的思念与不舍。但他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古人云,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此刻我是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面对外军侵犯,必须无畏向前,保家卫国,寸土不让!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温度最低达到零下20多度。寒风凛冽,刺人心骨,还要与高反抗争,时不时一阵沙尘暴席卷而来。第一晚,他在单薄的帐篷里彻夜未眠。接连几天,带的粮食补给消耗殆尽,他和战友们开始吃压缩饼干充饥,用袋装方便面的包装作碗,大家围成一圈,借着彼此的身体取暖。艰苦的环境没有击垮他们,反而激发了斗志,“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有着共同的名字:共和国战士!”情况特殊,他和战友们坚持了一个多月才等来物资供应,洗到了一个月以来的第一个澡!脸上的高原红、皲裂的嘴唇、脱皮的双手,都是他们的“勋章”。得知边防官兵祁发宝身负重伤。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不幸牺牲的消息,当跟自己同为00后的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在耳畔反复回响,魏云傲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魏云傲在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获单独嘉奖。先后参与中央军委、陆军、集团军信息保障任务10余次,两次前往雪域高原参加实战演习。“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退伍不褪色 在校延续军旅血脉

两年的军旅生活,让魏云傲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退役返校前,他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应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重返校园?应该如何真正做到“退伍不褪色”,延续军旅血脉,展现退役大学生士兵的风采?因为退役,魏云傲虽然时隔两年后重新捧起书本,加之回到重邮的入学时间比其他同学晚了一个月,有些跟不上课程,同时面临培养方案改变、补修课程排满等难题,他却力显军人本色,牢记“军人生来为战胜”,迅速调整适应,在学习上投入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自习,晚上“加班”,“丢”了两年的学业很快就追了上来。

他把军营作风也带到了校园,执行力强,雷厉风行。任何学业任务,他都最早完成,而且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同学也改掉了“拖延症”。

日常执勤、反诈宣传活动有他的参与,校运会、消防演练的保障工作,也都有他的身影!魏云傲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获得了学校春华秋实奖学金、科创文体奖学金等荣誉。2022年7月,他被选拔为重庆市代表队队员,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不畏重庆七月盛夏的炎炎酷暑,坚持训练一月有余,最终获奖名次和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并斩获了轻武器射击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我深知,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我们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一身珍贵的军装,已被魏云傲珍藏起来。而军人的精神,则被他深深刻在了名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