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报》

我的高考

作者:万菁    
2023-07-01     浏览(101)     (0)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看到“高考”这个词条再次冲上热搜,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句话,这是进考场前老班说的最后一句话。又是一年高考季,关于高考,此刻,有太多在那年夏天没来得及说出的话。

我要写的高考,绝不是只有那三天,更多的故事留在了“充满硝烟”的百天,如流水般逝去的那三年。高考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用手下的灵动展现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高考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走在这条路上的远足者,用脚下的坚实踏出属于自己梦想的纵横阡陌;高考还是一块广袤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用希望的汗水浇灌丰收的硕果。高考就像一根丝线,一端系着昨日,一端牵着明天。备战高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又不断塑造的过程,每个夜深人静无法入睡的夜,每次竭尽全力无法考好的试,每道绞尽脑汁却无从下手的题,每首戛然而止无法唱完的歌。高中三年匆匆而过,在萧瑟处回首不过指尖谈笑,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在考试结束时就转化为一种近乎冷漠的平淡。时间停在6月9日那天,十年掩卷,再见少年,从此你赶路,我赶时间。高考留给我高中三年的只有这些吗?不,绝对不。我看过骄阳正好,看过风过林梢,看过最自由最热烈的晚霞,看过最黑的夜,也看过最亮的星。如今再回首,年少经历的苦难都成了今日惊喜绽放的铺垫,长风吹散挑灯夜战的心酸,阳光温暖错过的时间。

迷茫时我也曾问过自己:“高考的意义是什么?”现在大一的我终于可以给出答案,去会一会自己,一个有无限可能的自己。“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我们通过高考迈入大学,大学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平台,我们在这里利用各种资源开拓自己的道路,奔向自己的未来。在大学,我完成了自己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志愿,第一次组织活动策划,第一次主动寻找队友参加比赛,第一次完成小组汇报……我在大学里不断迈出曾经困住我的舒适圈,不断给自己一个定义,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如果说高中,高考是一种沉淀,那么大学则是对青春的一次狂想。我们与社会接轨,但我们有足够低的试错成本支撑我们在最合适的年华里做最勇敢的梦。高考是结束也是开始,我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一位求知者,大学的知识深奥但又接近现实,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散、去实践。刘瑜曾说:“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是恰恰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在无尽的追问中认识世界,而追问是大学治学的核心。在追问中形成对知识的敬畏,看到“诗和远方”,这才是大学学习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奋斗三年的意义所在。

高考季,同样也想对高考考生们说:“寄言燕雀莫相哼,自有云霄万里高。祝金榜题名!”无论结果如何,少年也请别着急,相信在你为未来踏踏实实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生不会遇见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春日里最好的阳光照在了你奋斗的日子里,于是长路都会落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