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门工艺性能专项验收会在校召开。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发改委、武汉市发改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参会。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尤政院士,首席科学家罗俊院士,工程总顾问叶朝辉院士,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孙和平院士,工程建设指挥长、副校长高亮参会。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杨文辉主持。
杨文辉介绍了验收专家组成员、与会人员和本次验收会的基本背景和验收评审要求。
尤政校长代表项目法人单位致辞,对参会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设施建设团队要以验收为新的起点,发挥好设施的前沿科技战略创新能力与科学效应,为解决我国精密重力测量“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难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湖北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严伏生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科学研究同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对接,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杨黄浩代表教育部致辞,强调高校要充分汇聚各方面的创新要素,有效发挥各类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创新引领重任,在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工艺平台建设总结报告和工艺性能测试报告、审阅有关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测试。经过质询与讨论后,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工艺平台全部建设任务,建设内容符合批复要求,性能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要求。设施已具备全球毫伽级、基准微伽级的重力数据获取、评估与应用能力,建设总体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重力测量基准溯源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成员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教育部工艺性能专项验收。(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