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大港石油报 - 大港石油报

大梦共潮生 从容踏歌行

——赵东对外合作项目 30 年发展纪实

2023-08-15     浏览(75)     (0)


有的人畏海,看波涛汹涌,眼中尽是风险。有的人爱海,观深不可测,心念瑰宝暗藏。曾几何时,渤海湾畔,石油人观海心中如彼亦如此。

直到1993年,赵东油田以对外合作的方式,让石油人的足迹从泥土芬芳来到了碧波荡漾。作为中国石油第一个建成年产百万吨规模海上油田的对外合作项目,30年里,他为油气田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石油的思想认识、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借鉴,多次被点名推广学习。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石油“走出去”30周年的特殊节点回首,赵东开卷有益。

山不来见我,我自去见山。赵东对外合作项目的诞生,是时局倒逼下的考量,更是主动谋变中的落子。

赵东,因区块位于河北省黄骅市赵家堡村以东的大港滩海地区而得名。彼时,国内海工技术不足,物探设备落后,受制技术水平,大港油田组织地震队空有热情,人抬肩扛,却受限于技术,始终搞不清复杂的地下构造,更谈不上储层预测。

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美国路安中国公司签署了赵东区块勘探开发和生产合同,选择了对外合作这种最快捷的方式扬帆入海,转圜困局。从1993年到2000年,7年勘探期内赵东油田完成新采集二维地震资料390.5千米、三维地震资料218.2平方千米;重新处理二维地震资料843千米和37条地震测线的勘探工作量。期间还钻预探井6口、评价井6口,获工业油气流井8口,探井成功率为67%。发现C、D油田和C-4区块,探明和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911万吨。

开发脚步紧随其后。2002年10月,中国当时最大、最重的固定式海上钻井平台———赵东钻井平台(ODA)顺利下水。2003年8月,赵东油田生产的第一船油由铰接式拖驳船(ATB)运到塘沽码头油库,标志着正式投产,同年9月进入商业生产阶段,当年建产28万吨。自2005至2012年,赵东油田连续八年保持年产百万吨以上,超总体开发方案设计的水平,同时在储量的认识上又取得新进展,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21万吨,取得了产量、储量双增的可喜成果。

高台何巍巍,远眄千里道。立身于高处,假各方智慧,寻自身突破,这是赵东成功的秘法。

现任赵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秘书杨岭介绍,赵东平台建造安装完成并成功投产后,一战成名,吸引了众多的聚焦目光,这不仅在于赵东平台在建造速度、建造规模创造了当时渤海湾海上平台之最。

事实上,赵东项目从不乏“纪录”。他所应用的低位浮托方法,开创了渤海湾滩浅海区大型平台整体安装的技术先例;他批量应用套管钻井技术开国内先河,D-16井套管钻井234.6米/小时的平均钻速,创造了套管钻井最快世界纪录。此外,当时渤海湾最高的日进尺纪录、渤海湾大位移水平井纪录等也都曾诞生于这个平台。

技术、设备的先进性,成就了赵东平台壁立千仞巍巍不可摧折。这得益于合作外方的加入,让那个进口还有着诸多限制的时代,先进的设备乃至工具进入国人的视野。如赵东平台控制系统采用了ABB和西门子公司的相关产品,软硬件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推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正因为身处高台,赵东接收到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并因地制宜的吸收利用,才让他历经合作方几次变更,始终能够破浪前行。自2015年4月中国石油接管作业权以来,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的八年里,赵东油田深化创新“密集丛式井5I建井模式”,共实施新钻井56口,27口井实现百吨以上高产,其中6口井初期日产油200吨以上,新井初期平均日产油达123吨。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赵东以真诚且主动的态度对外合作,磨合砂砾收获明珠,是他的成长之道。

怎样同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怎样在敞开胸怀和维护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与外方磨合求同存异……当赵东这个国际化大舞台搬到了家门口,当本土的石油人与外方,还是理念不同但技术先进不得不服的外方合作时,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一系列转变不得不为。

时任赵东项目总工程师的周明信回忆,从对外合作第一天起,观念和理念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多年的“土办法”也被叫停,还成了“打工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国外生产组织管理被国人所接纳,特别是“浪费1分钟就是向大海扔250美金”的理念,以分钟来计算的效益意识和真实摆在眼前的收益让本土老石油人受到了思想上的冲击,不得不佩服现代化管理理念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海纳百川是包容,也是一种“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的成长之道。参与赵东项目的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真诚地面对自己,也真诚地面对合作伙伴,主动在意识和行为上作出转变。他们秉承“学习、监督、协作”的方针,发挥中方本土工作经验及优势,向外方作业者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外方作业者的认可;同时注重扶持中国石油的反承包队伍,最大化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兼容并蓄的胸怀,造就了今天“国际化运作,中国石油管控”的合作项目现代油公司模式。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赵东认真吸收,化为己用,形成模式,成就文化,做到历经变局却长盛不衰。

站在中方的角度看,赵东项目像一名送往海外攻读的留学生,肩负期望,最终满载而归。

曾经,3名中方初上平台的钻井作业人员因在宿舍内吸烟,被勒令在一小时内离开平台,并永远禁止出现在平台,安全管理的无情一面令人唏嘘。而之后,一名员工清理焊道灰尘迷眼的小事,外方却兴师动众调查,并为此修订了热工作业、焊接与切割作业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又让人看到了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热忱。权威、严苛而又柔情的安全文化是赵东学习西方管理的典型,保障了他30年屹立潮头,也为陆上油田提供了经验,以反哺的姿态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默默助力。

在兼容西方文化的同时,赵东项目始终保持和传承红色基因这一鲜明特色。2009年特大冰灾,赵东平台副经理孟祥松等10人坚守平台,在夜间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烧水维护冰冻的管道和阀门,保障了整个冰期平台没有冻坏一台设备、一条管线。这让外方看到了党员的表率和担当,被神奇的党旗力量所折服,更佩服中国石油人身上的铁人精神,张开了国际市场的怀抱。

文化是赵东成长成熟的标记。如今的赵东油田,依然还是中国石油渤海湾最巍峨醒目的碑石,书写着自我革命的心境,对外合作的真诚和逐鹿时代的豪迈。

30年抉择慷慨,深藏功名;30年行者稳健,远赴山海。梦起潮生,梦圆潮生,这是曾经的赵东,也将是未来的无数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