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清明:60年前,他首倡“第一流”

2023-04-15     浏览(82)     (0)

本文介绍了南航创始人吴继周院长的生平事迹和南航的发展历程,他带领南航走向了新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力争第一流”的信念和追求,确立了“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校风,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他的事迹鼓舞着一代代的南航人。








  桃花绽放,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4月5日9点12分52秒,清明节气如期而至。
  清明,一个澄澈和暖的节气,一个追思故人的节日。韶光流转中,我们遥寄相思、谨以缅怀,一起探寻吴继周院长的南航时光,寻觅他在南航写下的闪光篇章。
  吴继周1915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县,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长沙市委组织部部长、赣西北特委书记等职,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建国初,任南昌国营320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领导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央于1956年6月8日决定,调南昌320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吴继周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9月8日,吴继周抵院履任。是年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发第5724号国务院任命通知书,任命吴继周为南京航空学院院长。
  1956年9月至1966年8月,吴继周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带领全院致力于建设综合性航空学院,并提出“把南航办成第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为学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创造了条件。“文革”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主管航空教育工作。1980年12月至1983年6月再度主政南航,确立了“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校风,领导学校成为教育、科研两个中心,在南航发展史上写下闪光的篇章。
  “力争第一流”———南航人的信念和追求1956年4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决定: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改为南京航空学院;5月4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电示:接高教部高卯字25号电,批准你校今年起改名为“南京航空学院”。南航也由此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进入建设一所综合性航空学院的时期。
  吴继周在改制建院之际来到了南航,在南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的新征程。到任后,他领导全校教职工投入改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建校方针———“我们必须积极贯彻‘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和‘勤俭办校’的方针”,建设一所新型的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航空学院。
  他积极筹划扩充基本建设,多方延揽人才,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水平,并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第一流的高等学院而奋斗”,这是吴继周在1963年召开的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目标,鼓舞了所有南航人,成为南航人的精神支柱之一。
  吴继周重视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他认为,“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师资队伍,对学校大发展、大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师资水平不高,一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的要求都将会落空。”他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己,认真读书,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劳动;拿出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学术活动,把专业方向稳定下来,在学科上钻下去,干上十年八年,成为这门学科的权威。
  人才培养也是吴继周的关切,他提出要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号召学生要“比艰苦、比干劲、比贡献,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吴继周关心学生成长,提出要“树立面向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正确态度”,并且提出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鼓励学生重视体育锻炼,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建设以及保卫祖国等各种任务最重要的前提。
  1963年,吴继周在学校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报告,再一次鼓励所有教师树立雄心壮志,刻苦钻研,力争成为又红又专、第一流的教师、第一流的助教、第一流的讲师、第一流的教授;继而安下心来,不怕坐冷板凳,发奋读书,甚至要读到舌头发苦。“力争第一流”由此而来。吴继周的一席话,对当时的师生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大家一方面感到了肩上巨大的压力,同时又感到有了努力的目标,大大增添了奋斗的动力和信心。全体南航人发奋图强,不甘落后,在各项工作中力争做出第一流的成绩。
  “团结、俭朴、唯实、创新”———指引南航人奋力前行的方向标1966年8月吴继周任期结束,但他与南航的缘分并没有就此终止。1980年12月,他与南航再次结缘。
  “教学、科研两手抓”,是这段时期吴继周一直坚持努力的方向。在吴继周的带领下,学校大力发展教学、科研。“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可以使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即使是基础课,只要课题选得恰当,也能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一主张为南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日的南航,已经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拥有一支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试验条件的社会主义航空科技大学,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982年10月20日,在建校30周年当天,吴继周的讲话给全校师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吴继周始终重视优良校风的培育,他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办好学校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学校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他表示,“团结、俭朴、唯实、创新”这一优良校风的形成,是南航各级党组织团结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干部和优秀职工长期以来共同倡导、积极推行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带动而逐步培养起来的。一批老教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职工同志一心一意为教学、科研服务,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培养了一批批又红又专的新人,这些都是与党的教育和学校优良校风的熏陶分不开的。
  1982年,时值南航30周年校庆,吴继周亲自题写了“团结、俭朴、唯实、创新”八个字作为校风,鼓舞着全校师生“为办好南航,为振兴中华而奋斗”。鞠躬尽瘁———为航空航天工业教育事业辛勤奉献30载吴继周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饱受苦难的祖国让他自青少年时代起就怀抱报国之志,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接受了进步思想,1934年8月至1937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后转入哲学系。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吴继周调到320厂主持工作,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发展方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成功地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党中央、毛主席高度重视,并致信热情地称赞:“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6年来到南航工作,开始从事航空教育工作的他,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身心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人才的培养,吴继周不曾有一刻的放松和懈怠。在他的心里,为了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个人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1982年初冬,我校无人机在西北空军某基地试飞,试飞区地处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气温在-5℃以下,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氧气稀薄、干燥寒冷。当时,年过花甲且患有心脏病的吴继周不顾大家的劝阻,仍坚持千里迢迢赶去看望试飞队的同志。由于舟车劳顿和恶劣的环境,到了基地后,吴继周的心脏病就复发了。为了试飞工作顺利进行,吴继周不顾病情,坚持每天跑外场,视察试飞前的准备工作,当看到试飞队成员汇报工作有点紧张时,他还很体贴地说:“科学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你们不要紧张。”一句话就卸下了压在大家心头的包袱。期间,工作人员劝吴继周休息,他说:“不要紧,无非是马革裹尸还……”
  1983年6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吴继周,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同时参加航空工业部党组会议,为了及时回学校传达会议精神,因患心脏病一贯不愿意坐飞机的他,这次却决定搭乘飞机返宁。当天上午10点,他请驾驶员师傅下午接他去学校办公,为他开车多年的吴师傅劝他在家好好休息,但他仍坚持回校开会,忙完会议又查收信件到深夜。第二天,吴继周再也没有清醒过来,就这样一直昏睡了6年多,于1990年1月与世长辞。
  吴继周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斯人已逝,但吴老校长的精神却始终指引着一代代的南航人。全体南航人秉持“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
  清明时节,缅怀过去,感悟当下,面向未来。让我们不负时光,心怀感恩,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