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矿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报》

坚定履行高校教师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2023-06-30     浏览(182)     (0)

作者是一名在煤矿工作多年的党员教师,他致力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并积极响应主题教育,坚定履行高校教师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他带领团队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其中许多毕业生在煤炭行业一线和西部地区工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培养紧缺人才。


我参加工作已有30余年,入党20余年。这些年,我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第一位,坚持用心做事、全心成事,也在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止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我看来,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学研究,都要坚定履行一名高校教师和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

党叫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按照学院党委和党支部的要求,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越读越有收获,越学越知不足。特别是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能源革命、“双碳”战略的讲话,让我更加明确了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意义。我深知,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本分,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采矿是双一流学科,我们依托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更有责任为国家能源战略培养紧缺人才,培养一批又一批爱党报国、素质过硬、视野开阔、能力出众的拔尖创新人才。

截至目前,我带领的团队已培养了百余名研究生,这其中,有40多名毕业生在煤炭行业一线,继续传承着矿大人服务能源行业的光荣使命;有20多名毕业生响应我国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号召,在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学以致用,扎根基层,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下转3版)


-----------------转版-----------------

(上接2版)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要勇闯无人区、甘坐冷板凳

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党员要“学思想、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深知研究科研问题,只有去别人不常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想别人不常想的问题,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原创和引领,也才有能力实现行业科技自立自强。

深部开采面临冲击地压、岩爆、突出等岩体动力灾害“卡脖子”难题。面对这一深地工程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我作为核心骨干,连续三年申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最终获得批准立项资助。这也是学校迄今获批经费额度最大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是学校发挥责任担当、打造国之重器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

科研不是独角戏,要讲究合作。受徐矿集团邀请,针对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存在的强富含水层下冲击地压灾害防控难题,我带领团队经过持续科技攻关,建立了孟巴煤矿冲击危险区域监测与动静应力控制转移防冲技术,丰富了强富水含水层下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体系,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践行“走出去”战略做出贡献。研究成果也获中国煤协科技进步特等奖。

作为一名行业服务者

要从现场来,到现场去

主题教育要求我们“重实践、建新功”。我认为,运用总书记思想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化解好冲击地压风险,就是我们的实践。煤矿现场就是我们建功的战场。

近年来,面对更为复杂的冲击地压防控难题,我与团队一直立足行业、立足现场,推动冲击地压灾害防控工作的高效开展。团队近3年来承担重大企业横向课题十余项,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就有3项。例如,陕西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频繁发生冲击地压,造成多次停工停产,企业长年亏损濒临僵尸,政府曾勒令关闭。山东能源、淄博矿业与正通煤业多位企业技术负责人找到我寻求合作。我牵头组建了采矿、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融合,矿大、辽工大、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联邦科学院等多团队协作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科技攻关,构建了动态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技术体系,有效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矿井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纯利润突破10亿元。

煤矿企业正经历高质量发展,仅解决井下灾害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还要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甘肃窑街煤电公司2021年连续发生多次矿震事件,矿井被迫停产,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窑街煤电公司经过多次考察,最终找到我们团队开展合作。经过近2年的科研攻关,初步为矿井建立了完整的矿震监测防控体系,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也消除了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在这些工作中,我切身体会到一名行业安全生产服务者个人价值得以彰显的幸福感,也庆幸能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由衷地感到自豪。

我始终认为我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我所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团结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行动的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努力,为学校建设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为国家能源事业发展贡献矿大人的力量。

(此文系矿业工程学院窦林名教授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大会暨主题教育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