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报》

【我们兰大人】“功夫选手”张宇

作者:校报记者团 芮欣冉 潘炅   本报记者 任妍    
2023-05-26     浏览(194)     (0)

“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但是有的人却能够不断地爬起来继续向前。真正的成熟应该并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依然热爱它!”

这段热情洋溢且充满力量的文字,是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2019级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张宇最喜欢的足球解说员贺炜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队在小组赛阶段被淘汰时所说的一段话,也被张宇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张宇热爱足球这项运动,他是校足球队的队长,每次球队组织训练总是第一个到。

张宇也喜欢读书,尤其《微生物胞外呼吸原理与应用》这本书他读了很多遍,他认为是这本书为自己打开了地质学与微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大门。

张宇更擅长下苦功夫,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英语学习,亦或是科研实验,他都曾走过一段“以苦取胜”的日子。

张宇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是天赋型选手,所以总是要笨鸟先飞”。

多下一点功夫

尤记得大一期末考试的时候,张宇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知识点需要背”,这对高中时不怎么背东西的理科生而言确实犯难。

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在背诵上,但最终结果却不尽人意,这让张宇很受打击、倍感失落。

既然没有天赋,那就比别人多下一点功夫,“花更多的功夫来弥补差距”。之后的课上,张宇总是忙着做笔记、拍PPT、制作思维导图,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老师提问;课后除了参加足球队的训练,其余时间都会在图书馆看书学习,直到闭馆铃声响起。

要想学好地球化学这门专业,除了要阅读很多专业书籍,还需要看海量的文献,其中有大量的英文文献。

张宇习惯将英文文献打印出来,读第一遍时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标注出来、写上注释,然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但他的英语基础并不是特别好,因而即使是把整张纸都写满了,他读起来依然吃力,理解一篇文献的意思往往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多的时间。不过就像这样练习得久了,慢慢地需要注释的也就少了,他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而那本名为《微生物胞外呼吸原理与应用》的专业类书籍究竟读过多少遍张宇已经不记得了,但上面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书页被翻得卷曲发黄却是肉眼可见的。

张宇肯下功夫的劲头不仅用在学习上,在他热爱的足球运动上也是如此。作为校足球队队长,他要顾及到球队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方方面面的琐事:场下的日常上传下达、训练器材准备、队员信息采集等,场上带领球队形成合力、组织队员有效进攻、指导队员协调防守、领先时带领大家不要松懈、落后时鼓励大家不要气馁……每一次日常训练时,张宇总会第一个到场,“我永远不会是偷懒的那一个,也一定会是最肯下功夫的那一个。”

多做一点尝试

随着专业学习的逐步深入,看到身边同学们纷纷参与申请各种科研项目,张宇也想“做一点研究”了,可是要做什么课题却一时没有想法。

于是张宇向熟识的班主任老师任桂平副教授请教,任老师建议他充分调研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这样才会取得更大进步”。

直到一次参加学院组织的学长经验分享会,朱金涛学长分享了他的科研经历,张宇第一次听说了““䇹政基金"项目,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从事研究的课题方向。

  经过与任老师的多次交流,张宇迫切希望尝试一下地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野外考察时,他了解到赤铁矿是地表最常见矿物之一,相关研究已经证实了其对微生物群落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有一次在思考矿物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时,张宇的目光恰好落在了眼前的一瓶酸奶上,“那么矿物对乳酸菌有没有影响呢?”他立马着手查资料,了解到“乳酸菌也是胞外呼细菌,所以应该是可以用来做实验的”。

  2021年,在任老师的指导下,张宇申请到了“政基金”,并构建了一系列不同实验体系,在坚持不懈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日光条件下赤铁矿可以显著促进Lactobacillus代谢速率,加快其碳转化过程,相关研究或为理解“碳失汇”(Missing Carbon Sink)问题提供了地表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的新视角。2022年,张宇以立项结项均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管政学者”的称号。

  张宇认为,这一综合利用矿物学、微生物学、电化学等分析手段的研究补充了地质学和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对非专业人士认识地质学是一种突破,这应该是本项研究的最大亮点。”之后,他在任老师的指导下不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知名地质微生物杂(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