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察之,学之,思之,疑之

作者:化学与生物系  22  级  食品质量与安全  张岩松    
2023-07-01     浏览(71)     (0)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智慧之源。勤学如春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惰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损。学习要在点滴中积累,要学会观察和体验,学会思考和领悟,学会质疑和实践。

察之,聚焦多元视角。要学会多立场、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拓宽观察事物的视野,从事物的正反两面获取信息,甚至可以尝试否定眼前确定的事物,用逆向思维发现新视角。即使对象是同一个事物,只要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来观察,就会不断产生大量新的观点与创意。

思之,播下行动之种。思考是行动的种子,我思,故我在。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提高思考能力尤为重要。思考的基础是增加背景知识信息量。在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信息量可供搜索与链接,头脑里有知识的结构与框架,在思考时形成条件反射级的连接强度,才能全方位梳理问题相关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疑之,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贵在质疑。翻阅历史的史卷,能够发现,但凡是在科学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敢于质疑权威的人。亚里士多德曾述 :物体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质量有关。许多学者都接受这一权威的断言,但伽利略决定对此进行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错的,除去空气对物体的阻力,重物和轻物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明朝学者陈献章说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有效的质疑是一种进步,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越能接近真理。《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之 , 明辨之 , 笃行之”。学习,贵在“学问思辨”。把所学所想、所思所得,化为外部世界的表达、行为层面的落地,才能学问通达、精神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