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昌工程学院 - 《南昌工程学院报》

做 一 个 对 社 会 有 贡 献 的 人

作者:●  漫笔随谈廖菲杨    
2023-04-30     浏览(122)     (0)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对于从前的我来说,这句话似乎很空洞、很遥远,因为我十分幸运地生在和平年代。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何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不像林则徐那样干练,也不像诸葛亮那样智慧,我的身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但上大学后,我不再累于周考、月考、联考,并且学习新闻专业,我更加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热点,我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了,我看到了跟我一样的“普通人”,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在疫情三年间,对于“00”后的报道层出不穷,他们可能也只是路上擦肩而过的“普通人”却能在这种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疫情期间虽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战争,却与真正的战争没什么分别,这段时间有生命的逝去,也有各种不安定因素,他们是真正把自己贡献给国家和社会,助我们成功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真正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感动于张桂梅老师“单薄苍颜病弱身,杏坛春播万千仁。此生燃作光明烛,照去孩童一世贫。”也敬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南昌“爱心厨房”。我总能感觉到自己太过浮躁,不能静下心来理清思路。我好像从小就是跟别人比到大的,总是陷入无谓的焦躁中,被困在自我否定的牢笼里,于是我决定用练书法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平静下来。窗外飘着下落的花瓣,树跟着风摇曳着,慢慢地、慢慢地,我重新正视自己。我想起最初怀着期待的、青涩的自己,想起在社团里与朋友们欢笑的场景,也想起参与志愿服务穿上的红马甲。原来我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的,虽然这些事情没有像张桂梅、万佐成和熊庚香那样伟大,但至少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一定是做伟大的事情,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智慧,社会就是因为有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做的小事,而稳步提升着。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时候自我否定也不是坏事,吾日三省吾身,人正是通过自我否定发展着,小事可以积少成多,在浮躁的大环境下,着急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因此遗失自己本来拥有的潜能。脚踏实地是我现在要做的事,积累量变,走过这段曲折的路,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这个年纪应该是最有想法的,最有创造力的。”要相信自己可以在各自的领域中开出不一样的花,用小小的肩膀托起更大的东西。

(作者系2021级网络与

新媒体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