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 - 《山东艺术学院报》
“雷锋”塔与雷峰塔
作者:电影学院2022级 李雯琦
我翻看着资料,隔着近百年茫茫岁月,想要看清那个稚嫩的年轻人。他生在湖南长沙,我没有去过;他葬在辽宁抚顺,我亦不曾听过。儿时观杭州美景,有“雷峰夕照”,残阳如血,气象万千,便想当然以为是纪念那年轻人的塔楼,又闻那塔曾经倒过,当时不禁惋惜。如今早已知晓,杭州的雷峰塔镇的是白娘子,而那“雷锋”塔啊,它不在杭州,而是在人们心里,是不能按常理登楼的。前者只能远观,后者则必须用心去攀登,能不能登上最高层,看的不是运气,而是心中的道义。
过度商品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度关注经济利益。世上万千大路被裁剪、缩短,林林总总似乎只剩下了那么几条。人与人在拥挤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便消耗掉了太多善意。远古之风吹起时间的尘埃,雷锋生活的时代已经远去,在大搞集体主义的那时,互帮互助是件容易事,邻里之间的亲密是常态,而现在呢?你认识你的邻居吗?你的邻居认识你吗?你或许认识小区里那些宠物狗,却不认识一位狗主人,以至于在它们跑丢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应该把它们送到哪个单元楼下。所以,来自陌生人偶然的善意才总会让人感动得泪眼婆娑。
当代社会,“雷锋”塔在有些人眼中已是摇摇欲坠,人与人之间似乎难以如往日般聚拢。但我还是相信团结,相互依靠仍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并不压迫传统美德,二者之间总有一个平衡点,以实现中庸之道。中国人不能也不会失去雷锋精神,杭州的雷峰塔会坍塌,但心中的“雷锋”塔不会倒下,因为雷锋精神的根系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中国人特有的“温良”之血脉。
我看雷锋,看他年轻的面庞和热忱的眼神,看他所彰显的民族性格中的友善、热情、团结、勤劳、坚毅。中国人,正是凭着这些品质走过上千年的风霜冷雨,尽管雷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二岁,但他如同一座高塔,屹立于我们的心中。我相信,这个社会,总有君子如兰,就像雷锋所代表的品格,熠熠生辉。我们依然有劈山开路的人、雪中送炭的人、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不缺少英雄,因为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成为彼此的英雄。
“雷锋”塔不能只存在于少数人心里,或许,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雷锋”塔。这座塔,不要在意需要用多长时间去攀登,因为不必在乎是否登顶,仅是站在塔里,你就能看到金色的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