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跨越时空的“云支教”让老师与同学们相隔千里,在云端相聚。老师们来自南邮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学生们是来自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集寨乡坪寨小学、金平县第一小学、金平县第三小学,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第二小学、商洛市商南县水沟九年制学校、汉中市略阳县金家河镇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的176名孩子们。
参加“一起云支教”活动的西部地区的孩子,在家里就能体验来自南邮支教团成员们准备的充满爱与希望的“云课堂”。
打造充满爱与希望的“云课堂”
“我希望通过这次的直播课堂,让孩子们看见更大的世界。”“云支教”的志愿者们依托“一起云支教”实践活动,通过打造“云端”第二课堂的方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给孩子们开设了4类课程,包括:思政小课堂、科技科普小课堂、趣味实验编程小课堂、美育医护小课堂,共12课时。“扶智”同时“扶志”,为孩子们打造全方位的素质提升直播课堂。
思政小课堂里,支教团的成员们引领孩子们重走漫漫通信路,介绍从“邮驿”到“5G”的过程中通信技术的发展。“今年的除夕前夜与往年格外不同,我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的!”任玲珑回忆道,那是她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天。在直播课堂中,她与学生们探讨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深远意义,许下要“争做红色传人”的共同约定。
在科技科普小课堂,学生们与支教团成员们一起揭开5G神秘的面纱,走进“智能+”AI世界,“触摸”到看不见的电磁波……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支教团成员们精心制作的趣味科普视频里显得格外有趣,“希望我们做的努力能给西部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科技的窗户”,这是支教团成员们一致的心愿。
“你相信光吗?”来自理学院的支教团成员张俊杰以此为主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堂趣味实验课程,通过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揭开光在微观层面下的神秘面纱。支教团的李子君来自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她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了《走进编程,动脑超能》课程,将编程知识融入到生活现象中,培养同学们对编程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动手创造。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美育医护小课堂给同学们展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构图的奥秘》这门课从基本的构图要素出发,详细讲解经典的构图法则以及实际拍摄过程中的构图技巧;《挚爱梵高———文森特·梵高名画鉴赏》带领大家认识梵高,走进他充满阳光的向日葵世界,希望孩子们都能充满爱与希望;关于应急知识的培训让同学们意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
“新”老师的“新”课堂
回想起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的情形,支教团成员吴佳琪的心情是十分忐忑的。“上课之前做了好些天的准备,上网查找各种资料。”为了把课讲好,支教团成员们一起开了很多次头脑风暴会议,确定了讲课主题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上课的资料。考虑到这次直播课堂面向的大多是小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是新一轮备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次参与云支教活动的成员们难免会有些生疏,为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他们提前咨询了上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们,并抽空观看优秀课堂范例,学习其授课方式和节奏。他们一遍遍地修改教案、讲稿,设计PPT,优化课堂进程,增加师生互动,甚至一遍遍地斟酌上课的表情、调整语气。在不断“推翻再重建”的过程中,直播课堂内容越来越充实,形式越来越丰富。新上任的老师们也意识到:“会备课、讲好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与176位素未谋面的同学们在云端相聚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每一位支教团的老师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专业的水准,为西部地区的孩子们上好了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程。
“老师是新的,知识是新的,上课方式也是新的,这种上课方式我很喜欢,我们知道了电磁波,学会了编程,还欣赏了梵高!”学生们谈起“云支教”课堂,向老师们伸出了大拇指,开心地表示:“长大了一定要去外面看看。”在课后的交流中,支教团成员们很欣慰地发现,“他们看到了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视角得到了拓展,思维更加发散了。”
打造云端课堂,“邮”递扎实学识。这是“云支教”的初心,他们做到了。在这堂云端的“思政课”中,支教团成员们不但收获了专业技能,也收获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独有的幸福感,有的支教团成员收获了友情、拥有了耐心,还有的支教团成员学会了感恩。互助互学、亦师亦友,支教之旅机遇与挑战并存,萤火微光能跨越千里,云端课堂也能助力乡村振兴。
支教之旅,步履不停
虽然“云支教”结束了,但支教团成员一直牵挂着西部地区的孩子们,与他们仍然有生活和学习上的交流,保证持续关爱不掉线。支教团成员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打开摄像头,与他们聊聊近况,或者补课。支教团成员纷纷表示,“云支教”活动结束后,他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约定之后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随时都可以交流。“未来在支教地,我们除了要认真教授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成长。”支教团成员刘睿杰上完课后感叹。将青春扎进土地,用奋斗传播知识,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他们的青春答卷。未来,研支团全体成员将立足三尺讲台,扎根基层教育,履行支教义务,在西部支教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风采。(南邮研支团)